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重要发展阶段,是触发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重要病理过程,目前对其发生机制研究不明,治疗效果不佳。本课题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肠粘膜屏障损伤可能在NASH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为切入点,利用动物实验、细胞培养实验以及治疗性实验系统、全面的探讨NASH发生、发展过程中肠源性炎性细胞因子和/或炎性细胞对肝脏微环境的影响。从炎性损伤、氧化应激以及代谢三方面开展研究,全面阐述损伤的肠粘膜屏障在NASH发生、发展中的"门户"作用,并为寻找NASH防治的新靶点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gut-liver crosstalk;lymphocyte;migration
目前研究提示肠黏膜屏障受损可能通过促进肝脏微环境变化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病理生理过程。本课题旨在研究NAFLD发生过程中肠粘膜屏障损伤对肝脏微环境的影响。本研究发现NAFLD发生时肠源性炎症因子水平升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时尤为明显。NAFLD发生时肠黏膜屏障明显受损,体现为occludin蛋白表达下调,肠系膜淋巴结(MLN)内活化的CD4+ T及促炎性CD4+ T细胞亚群上升,同时门静脉血清中内毒素水平升高,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变等。本研究重点探索了NAFLD发生时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变化与肝脏免疫微环境的改变,发现肝脏免疫微环境在NAFLD时存在明显变化,以CD4+T的各亚群的改变明显。肠道免疫屏障的改变可以通过肠源性淋巴细胞迁移至肝脏影响其免疫微环境,NAFLD肝脏中趋化因子CCL5表达水平增高与肠道淋巴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CCR3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肠道来源的淋巴细胞迁移至肝脏。在此基础上延伸进行了肝、肠免疫细胞的microRNA-mRNA表达谱及信号通路分析,提示MAPK信号活化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肠黏膜免疫屏障损伤在NAFLD发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发现NAFLD肠源性淋巴细胞向肝脏迁移,并探讨了其机制,为肠肝对话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肠肝对话中免疫因素的作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