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特提斯喜马拉雅晚白垩世大洋红层与古海洋变化
  • 项目名称:特提斯喜马拉雅晚白垩世大洋红层与古海洋变化
  •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 批准号:40332020
  • 申请代码:D03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4-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王成善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批准年度:2003
中文摘要:

选择西藏南部和西特提斯域晚白垩世红层典型剖面进行以沉积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为主研究,并结合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分析,重点研究大洋红层所对应的古环境变化、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生物响应,获得古海洋环境参数如海水温度、海水氧化还原条件、古生产力等;阐明对应于大洋红层的生物演化序列过程以及其生态功能的变化;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参数来反演当时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东西特提斯上白垩统大洋红层对比基础

结论摘要:

在喜马拉雅地区追踪研究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OAE)和黑色页岩的过程中,发现黑色页岩之上发育一套与其呈鲜明对比的红色远洋沉积物(大洋红层),这种反常的地质现象是否暗含着一个未知的全球性重大地质过程?针对于这个科学问题,项目充分发挥由项目组成员所领导的与该科学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IGCP(463和494)项目的作用,在广泛的国际合作基础上对陆地露头及大洋钻探岩心中的大洋红层进行了对比和研究,发现大洋红层具有全球性分布的特征。通过对藏南江孜床得和意大利Gubbio剖面及北大西洋ODP 1049站位为典型剖面,对其进行多学科分析,获得了大洋红层所对应的古海水环境变化、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生物响应,确认了大洋红层形成于海洋低生产率及底层水高溶解氧含量条件下。同时,初步建立了白垩纪黑色页岩向大洋红层转变过程中地球系统演化的理论模型。由于大洋红层的出现可能反映了古海洋和古气候发生重大变化的响应,所以该项研究已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1
  • 21
  • 0
  • 0
  • 1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王成善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