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抗HIV-1导向制剂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治疗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抗HIV-1导向制剂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治疗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001342
  • 申请代码:H1014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李昌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抗艾滋病病毒(HIV)导向制剂因具有高效、特异、无毒副作用等优势,正成为艾滋病治疗的全新领域,但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缺乏合适的评价模型和作用机制较难确证。为此,本研究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基于HIV病毒粒子结构特点,应用反转录病毒载体系统,构建筛选稳定高效表达HIV-1中国流行株膜蛋白的细胞系SP2/0-gp120;利用异体同源肿瘤细胞系移植方法接种BALB/c小鼠,复制BALB/c小鼠荷SP2/0-gp120肿瘤模型;通过介入治疗,综合应用免疫学、病毒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技术和方法,开展导向制剂的体内外识别和结合、细胞杀伤、治疗性免疫应答基本规律与分子机制等研究,以期建立理想的小鼠模型;探讨该模型用于评价抗HIV导向制剂的可行性、有效性;初步阐明抗HIV导向制剂的作用方式、作用机制,为导向制剂的有效评价和进一步推向临床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抗HIV药物或治疗性疫苗的研制提供良好思路。

结论摘要:

目前用于艾滋病疫苗或药物评价相对较好的动物模型主要是通过非人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长臂猿、恒河猴等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或人/猴嵌合病毒(SHIV)构建。但这些动物资源稀缺,维持与饲养费用很高,模型建立需要在生物安全三级以上高等级实验室操作,而且这些动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际工作中使用极不方便,一般仅用于最后阶段的测试,而对于侯选疫苗或药物的初期大量筛选而言,成本太高,操作困难。因此,寻找和建立廉价、简单、适用的AIDS动物模型用于疫苗、药物评价和发病机制研究一直是艾滋病科研团队努力的重要方向。鉴于此,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利用病毒载体系统,开展了小鼠荷瘤模型的构建与鉴定研究,以期为艾滋病疫苗或药物评价提供简便有效的动物模型。通过本项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为(1)建立了反转录病毒载体系统技术平台。通过尝试利用不同的反转录病毒穿梭载体作骨架、利用不同的包装系统进行反转录病毒的包装,建立了反转录病毒载体系统技术平台,包装获得了含有HIV-1 gp120的反转录病毒,为细胞模型构建提供了前提。(2)构建了表达HIV-1外膜蛋白gp120的肿瘤细胞系。利用制备的反转录病毒感染不同的小鼠肿瘤细胞系,通过对外源基因的整合、转录及表达进行鉴定,成功筛选到可稳定表达HIV-1 gp120的小鼠结肠癌细胞系CT26/gp120,为小鼠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3)建立了小鼠荷瘤模型。在获得细胞系和进行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小鼠荷瘤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CT26对照细胞系,还是表达HIV-1外膜蛋白基因gp120的CT26/gp120细胞系,都能够成瘤,前者成瘤率高,为96.9%,而后者肿瘤生长缓慢,成瘤率虽没前者高,但也能够达到77.5%,可以满足后期实验需要。(4)开展了荷瘤模型的体内免疫治疗效果评价研究。为评价荷瘤模型的有效性,构建并制备了含有HIV-1多表位基因的候选艾滋病病毒载体疫苗,开展了小鼠荷瘤模型的免疫治疗效果评价研究。T淋巴细胞计数及特异性CTL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疫苗的初步评价。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李昌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