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和复发的基础。因此,靶向肿瘤血管的分子探针被开发并应用于肿瘤显像及诊断中。我们既往研究发现,基于整合素αvβ3靶向新型肿瘤血管探针18F-FPPRGD2的PET分子成像结果在荷瘤鼠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呈现规律性变化,具备监测疗效的潜力,但18F-FPPRGD2成像能否精确定量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表达αvβ3水平,这种疗效监测手段反映的是抗肿瘤治疗后血管破坏退化还是正常化转归,成像所揭示的分子水平变化能否预测肿瘤血管功能改变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索。本研究拟用18F-FPPRGD2成像、DCE-MR功能成像及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深入探索分子成像监测纳米药物Abraxane治疗疗效的分子机制,评价18F-FPPRGD2在监测Abraxane治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为该新型探针用于抗肿瘤治疗效果监测提供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Cancer molecular imaging;Tumor angiogenesis;PET;DCE-MRI;Therapy response monitoring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和复发的基础。因此,靶向肿瘤血管的分子探针被开发并应用于肿瘤显像及诊断中。我们既往研究发现,基于整合素α vβ 3 靶向新型肿瘤血管探针18F-FPPRGD2 的PET分子成像结果在荷瘤鼠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呈现规律性变化,具备监测疗效的潜力,但18F-FPPRGD2 成像能否精确定量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表达αvβ3水平,DCE-MRI能否反映肿瘤血管功能水平变化。PET及MR这种疗效监测手段反映的是抗肿瘤治疗后血管破坏退化还是正常化转归,成像所揭示的分子、功能水平变化能否预测肿瘤血管功能改变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索。本项目研究结果显示,可以通过18F-FPPRGD2及DCE-MRI监测疗效的分子机制,精确的定量分析抗肿瘤治疗前后肿瘤血管分子及功能变化,用于判断肿瘤血管发生正常化的转归,为疾病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18F-FPPRGD2分子成像及DCE-MRI功能成像能够作为监测抗肿瘤治疗后疗效的方法,为临床建立精确的监测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而Abraxane与Cisplatine的序贯治疗临床前动物研究收到良好效果。项目开展期间,投递及发表SCI收录文章共计9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文章3篇(2篇接收,1篇在投),其他作者文章6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文章11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4篇;以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项目完成期间成为中华放射学会分子影像学组青年委员,获得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参加国际分子影像学会议进行板报发言及交流2次;出国培训交流1次;在全国放射学年会专题发言一次,并获得第一名;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