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合成的近红外荧光量子点纳米粒子包封于脂质体或微乳中,形成靶向淋巴的纳米荧光探针;将具有主动靶向肿瘤组织功能的多肽连接在近红外荧光量子点上,将其作为靶向乳腺癌细胞和新生血管的纳米荧光探针。将这些具有靶向性的近红外荧光量子点探针用于模型动物体内,通过荧光成像准确而方便地识别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以及进行乳腺癌组织的影像检测研究,使近红外荧光量子点的成像技术能成为指导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清扫的一种新方法,促使前哨淋巴结的活检技术有突破性进展,并促进乳腺癌影像诊断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本项目将量子点纳米技术与临床医学基础相结合,属于多学科高度交叉的前沿领域,对推动乳腺癌普外科检测和手术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合成了多种近红外荧光量子点,进而将量子点包封到脂质体和微乳中,形成了两种具有良好淋巴靶向性的"核-壳"式近红外荧光量子点纳米探针,并对这些近红外纳米探针的光学性质、微观形貌、控制有毒离子的释放、体内荧光成像能力等性质进行了检测。结合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应用上述纳米荧光探针对动物(新西兰大白兔、小鼠)腋窝前哨淋巴结进行了荧光成像定位,与单独量子点相比,纳米脂质体和微乳包封的量子点更多地进入了前哨淋巴结,表现出很好的淋巴靶向性,与传统影像方法(蓝染料、核素方法)相比,本项目方法具有无需手术、直观、快速、灵敏、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本项目还将多种多肽与近红外荧光量子点进行了连接,并对形成的量子点探针的光学性质等性质进行了表征,体外细胞实验表明,这些连接多肽的量子点探针可以较好地识别乳腺癌细胞。通过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可以在体外直接观察到连接多肽的量子点探针靶向到乳腺癌小鼠体内的癌瘤肿块部位,乳腺癌部位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小鼠其它部位,表明了这些近红外荧光纳米探针具有乳腺癌早期诊断的能力。此外,本项目还对量子点的生物安全性进行了研究,这些对于量子点的生物医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