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鼻窍通脑”理论醒脑静共聚物修饰微乳递药系统的构建与评价
  • 项目名称:基于“鼻窍通脑”理论醒脑静共聚物修饰微乳递药系统的构建与评价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102816
  • 申请代码:H28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陆洋
  • 依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中医"鼻窍通脑"理论及现代医学对鼻腔生理结构的确证为速效且具脑靶向性中药复方鼻内递药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中风急性期的治疗需使药物速效达脑,本课题以脑中风急性期治疗有效药物- - -醒脑静为模型药物,设计构建mPEG-PLA修饰的醒脑静鼻内微乳递药系统,充分发挥经鼻给药途径吸收迅速且具脑靶向性的特性;以微乳解决大剂量复方成分(极性与非极性)载药问题;设计不同配比、用量的mPEG-PLA修饰微乳,减小微乳的黏膜刺激性。通过在体鼻灌流实验优选最佳修饰载药微乳处方,并进一步研究有效成分血药及脑药动力学过程以评价修饰载药微乳的体内过程;研究普通微乳及mPEG-PLA修饰微乳的鼻黏膜刺激性差异,系统探讨中药大剂量复方药物鼻内递药系统构建的可行性,为研制易用、安全、速效达脑的脑中风药物新剂型提供新的实验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新药指导价值。

结论摘要:

本课题从基于鼻-脑通路研究中药开窍剂鼻内脑靶向递释系统出发。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不同嵌段比例mPEG2000-PLA并对其理化性质、结构、乳化能力、纤毛毒性进行考察。采用滴加水相法绘制出载药微乳伪三元相图,考察微乳的药剂学性质和稳定性,通过显微粒径观察,筛选出嵌段比例为60/40的mPEG2000-PLA嵌段共聚物替代10 % EL-35制得微乳的处方。为评价共聚物修饰醒脑静微乳的安全性和可实用性,通过大鼠鼻腔给药后鼻黏膜切片观察及采用大鼠在体鼻循环灌流模型分别从大鼠鼻黏膜刺激性、蛋白质(鼻黏膜受到刺激所分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醒脑静滴鼻液对大鼠鼻黏膜有较大的刺激性,但将其制成微乳后可减少药物对鼻黏膜的刺激性且mPEG-PLA修饰后对鼻黏膜的刺激性进一步降低。通过大鼠在体鼻循环灌流模型及鼻单向灌流模型比较醒脑静不同剂型各有效成分在体鼻腔吸收特性。醒脑静微乳经mPEG2000-PLA修饰前后各有效成分鼻腔吸收情况几乎无变化,而醒脑静滴鼻液鼻腔吸收较快。以醒脑静普通微乳(XM)为对比,从体内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面探讨了醒脑静mPEG2000-PLA共聚物修饰微乳(XMM)中有效成分经鼻入脑的药动学特征和递药主要途径。采用透析法对两种微乳中有效成分龙脑和栀子苷的释放特征进行比较。两种微乳制剂中龙脑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模型,栀子苷释放过程符合Weibell模型,XMM中龙脑释放速度显著大于XM,栀子苷释放特征则无差异;麝香酮未有良好的释放,推测其被稳定包载于微乳内相中,释放较慢;以ICR雄性小鼠为模型动物,建立龙脑小鼠体内GC-FID分析方法,对XM及XMM经鼻腔及静脉注射给药后有效成分龙脑血药及脑药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采用HPLC和UPLC-MS/MS方法,分别对XM及XMM经鼻腔及静脉注射给药后有效成分栀子苷血药和脑药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XMM鼻腔给药可促进龙脑吸收入血,有利于提高栀子苷鼻腔给药后的生物利用度,醒脑静制成微乳后,可提高其经鼻腔给药的脑靶向性,且XMM要好于XM。以CD-1裸鼠为模型动物,采用活体成像技术初步考察XM和XMM脑内递药特性及组织分布,制备得到载DiR的醒脑静微乳(D-XM)和载DiR的醒脑静共聚物修饰微乳(D-XMM),实验表明微乳静脉给药后迅速分布于各组织中,微乳鼻腔给药后主要进入脑中,脑靶向性显著,且要明显高于静脉给药。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陆洋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