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农户生计多样化的乡村空间响应及其动态适应研究——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
  • 项目名称:农户生计多样化的乡村空间响应及其动态适应研究——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1101165
  • 申请代码:D010204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陈秧分
  •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我国农户生计多样化与乡村空间异质化日渐显著。深入研究农户生计转型的乡村空间响应及其动态适应途径,对于实现乡村地域的可持续重构、助推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以黄淮海传统农区典型县域山东省禹城市为例,集成应用遥感与GIS、抽样调查和模型方法,从农户生计转型这一时代背景与研究视角,定量评判了农户生计转型与乡村空间的演替格局,科学诊断了农户生计多样化的乡村空间响应机理,模拟分析了乡村空间演替的未来情景与最优状态,进而提炼了乡村空间重构的适宜模式与管控路径。项目研究着眼乡村地域系统的综合性、动态性与区域性,注重微观农户行为决策与村镇群体的整体优化,有助于从农户生计视角创新针对"异质异构"乡村的空间重构理论与方法,丰富乡村地理学的学科视野与技术手段,同时,也可为当前新农村建设规划、国土资源部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等乡村规划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村镇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我国农户生计多样化与乡村空间异质化日渐显著。适应农户生计转型规律,科学推进乡村空间重构,既是乡村地理学有待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等实践工作有待回答的关键问题。本项目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集成应用遥感与GIS、抽样调查和模型方法,从农户生计视角研究了乡村空间演替格局、响应机理、演变情景与重构模式,主要成果和研究进展如下(1)农户生计多样化改变农户住房更新能力、住房需求、生活方式与农业生产方式,在村庄资源禀赋、土地政策、村庄规划等约束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对乡村空间格局产生影响。以非农就业程度、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核心测度指标的农户生计转型与乡村空间格局之间存在理论上的倒U型曲线关系,全国层面的农户生计转型拐点为0.3836,在此之后推进乡村空间重构的条件相对成熟。(2)分别构建了县域、村域尺度乡村空间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逐级判断法将全国县域划分为低度空心化、较低空心化、中度空心化、较高空心化与高度空心化等五种类型,禹城属于中度空心化县市;采用案例区13个典型村庄数据评估了村庄空心化程度,位于0.086~0.663之间不等。(3)农民居住转移、身份转变与就业转换会影响乡村空间演替的未来情景,据此,基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评估了城镇化的超前滞后程度,并划分为高度适宜型、人口外迁型、本地吸纳型、适度推进型与限制推进型等五大类型区域,作为各地乡村空间重构与农民进城落户的重要依据。(4)以禹城市X社区为例,研究了该社区的农村空心化程度、居民村庄整治意愿与社区建设模式,并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对X社区的空间重构模式进行了诊断,发现其在公共服务供给、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带来了农业耕作半径扩大、农民生活成本上升等问题。(5)遵循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考虑农户生计转型与乡村空间演替的交互关系,划分了适宜程度依次降低的四大乡村空间重构类型区,即优先整治区、优化调整区、适度挖潜区与限制整治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每种类型区的重构重点、难点与重构途径。(6)述评了农户生计转型与乡村空间重构的相关研究。课题资助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SCI/SSCI/EI论文2篇,CSCD/CSSCI论文7篇;以项目为依托,出站博士后1名;作为参评依据之一,获评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4
  • 0
  • 0
  • 2
  • 0
相关项目
陈秧分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