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改性纳米黑碳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 项目名称:改性纳米黑碳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171251
  • 申请代码:D010507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成杰民
  • 依托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立足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的热点及难点问题。以纳米黑碳做重金属钝化剂,并对其进行氧化改性,以提高其钝化能力。通过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实验,研究其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并借助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对其形貌结构、电动特性、分子基团等进行鉴定,优化其制备工艺。通过培养实验、根际微区实验研究其对土壤中重金属的钝化机理。通过渗漏试验,降解实验、生物效应实验、钝化稳定性实验等研究其土壤环境行为和环境效应,明确其环境风险的大小。特点在于首先,选择的纳米黑碳不仅对重金属具有强吸附能力,且在土壤中普遍存在,是环境友好的;其次,通过对其氧化改性,进一步提高钝化修复效率;再者,在利用改性纳米黑碳在土壤修复中的有益作用外,充分考虑其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负面效应,降低潜在的环境风险。目的是为发展实用、经济、安全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尤其是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结论摘要:

本项目针对我国轻微、轻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需要,以纳米黑碳(BC)为原料,通过表面氧化改性,提高其对重金属的钝化能力。借助现代仪器分析手段,通过培养实验、根际微区实验、渗漏柱实验等研究其对土壤中重金属的钝化机理、土壤环境行为和环境效应,为发展实用、经济、安全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1)研发了硝酸-高锰酸钾混合氧化剂,两段式氧化法的纳米黑碳表面改性新工艺。氧化改性后纳米黑碳对Cu的最大吸附量为比未改性前高5.2倍,对Cd最大吸附量提高1.79倍。该工艺氧化过程平缓、洗涤废水量少,易实现工厂化生产。(2)氧化改性后纳米黑碳表面C=C和O-H官能团明显增多,新引进了O=C-OH、C-O和CNO等活性官能团;比表面积增加了0.28倍,孔体积增大了7.89倍,平均孔径增加了1.88倍; Zeta电位在pH3-8时由-20mV降低到-60mV;表面变得粗糙,孔穴增多,更利于对重金属的吸附钝化。(3)添加1.5%改性纳米黑碳(MBC)与CK相比,褐土、潮土和酸性棕壤DTPA提取态Cu含量分别降低了37.23%、28.10%、27.80%,黑麦草地上部Cu含量分别降低了54.50%,39.18%,24.78%。在中性和弱碱性土壤中,螯合和微孔捕获是主要机理,静电吸附和阳离子交换是次要机理。(4)从室温逐步加热到700℃,MBC质量仅降低13.01%;用333mmo·L-1的KMnO4氧化,其最大降解率仅为4.22%;在pH =2时,降解率仅为1.933%,pH=12时,降解率为5.334%;用107cfu·mL-1枯草芽孢杆菌降解30天,其最大降解率为11.00%;MBC在褐土、潮土和酸性棕壤中均不随水的淋溶在垂直方向上迁移。(5)在褐土、潮土和酸性棕壤中添加1.5% MBC黑麦草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了41.47%,19.76%,6.91%;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均不显著;对土壤中尿酶、过氧化氢酶有激活作用,对脱氢酶有拟制作用;提高了土壤呼吸强度。 综上,静电吸附、螯合、阳离子交换吸附和微孔捕获是MBC钝化吸附土壤中重金属的机理。MBC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学稳定性;不易渗漏污染地下水;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小。总之,MBC应用于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生态环境风险较小。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1
  • 0
  • 2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成杰民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