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是中医药科学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中药复方药物代谢动力学(PK)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中药复方的多成分,作用机制的多靶点,以何成分或成分群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拟合是中药复方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困惑。本课题以临床疗效确切的参附注射液为模式对象;以犬心源性休克为动物模型;测定经时变化的血浆药物成分峰面积变化,构建量矩阵(X);同时测定经时变化的效应指标变化,构建效矩阵(Y);以偏最小二乘法辨析中药复方量矩阵(X)与效矩阵(Y)间的关系;明确功效相关的效应成分(质荷比表示M/Z),明确效应成分与效应的关系,效应成分对效应的贡献,效应成分间的关系;以药理效应法的参附注射液的药动学参数与效应成分的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探讨效应成分的中药复方药动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为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模式。
Pharmacokinetics of TCM;Partial least squares;Shenfu injection;Effective ingredients;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是应用药代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复方在体内的运动过程及动力学规律。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是药代动力学的延伸和发展,通过对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复方药效的物质基础、方剂组方原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干扰因素多,因此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不同于西药,有较大的难度。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是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目前,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方法主要归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明确的中药复方所采用的血药药物浓度法;一类是针对化学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且成分尚不明确的中药复方所采用的非血药药物浓度法。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在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药物代谢动力学标记物法、证治药动学、胃肠道药动学、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PK-PD)模型、中药复方指征药代动力学等在符合中医药理论的前提下,如何真实客观地反映中药复方药物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如何克服血药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在研究中药复方药物药动学的不足之处?如何将血药浓度法与生物效应法结合起来?已成为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趋势。通过参附注射液抗心源性休克的研究发现①血压、心率与参附注射液的剂量呈量S型效关系,其它指标则不呈规律性的关系。探索成分与效应的关系,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则是相关性分析的前提。②采用偏回归方法,分析参附抗休克的时效与时量的相关性,对变量数多于实验次数的分析具有其优势,克服了无法收俭的问题。③抗休克升高血压的相关成分的作用强弱顺序为苯甲酰次乌头碱>人参皂苷Rb1>苯甲酰乌头碱>人参皂苷Rg1>苯甲酰新乌头碱>人参皂苷Re。④以血压计药理效应法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1/2=8.685 min, Ke=0.08 min-1,CL=1.417 L?min-1?kg-1, AUC(0-t)= 12.63mg?(L?min)-1。体存药量的表观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⑤效应成分的药动参数与药理效应法的药动参数不能完全一致,课题组认为多成分的药代参数并存是中药复方的客观属性,中医临床辩证施治正是该属性的临床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