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下一代泛在网络开展无线定位新理论及技术研究是无线定位发展的趋势。下一代泛在网络的广泛协作与异构互联互通特征为解决无线定位的固有难题提供了新途径。基于上述特征,本项目从待定位的目标用户与辅助定位的参考点之间构成的几何拓扑结构性质和网络空间稀疏性两个全新角度研究非充分条件下无线定位难题,从基本理论上突破创新。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项目组将开展以下研究(1)基于刚性图论的群定位理论及技术研究;(2)基于压缩感知的协同定位理论及技术研究。研究目标是提出下一代泛在网络环境下基于多信息源的多目标协同定位的"唯一可定位"理论及新指导理论下低复杂高精度的定位算法。本项目所获得的理论成果不仅可有效解决非充分条件下无线定位难题,还将为下一代泛在无线网络新型定位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对新一代无线网络定位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对定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新型定位业务的诞生产生积极作用。
Ubiquitous wireless network;compressive sensing;cooperative;space sparsity;
本项目面向下一代泛在网络开展无线定位新理论及技术研究,分别从待定位的目标用户与辅助定位的参考点之间构成的几何拓扑结构性质和网络空间稀疏性两个角度研究非充分条件下无线定位难题。项目组主要在非完美信息条件下群定位理论研究、局部刚性条件下群定位算法与理论限分析、压缩感知的信号采样与恢复算法、基于压缩感知的室内无线定位和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研究方面实在了一系列的理论突破。 基于上述创新成果,项目组在Electronics Lett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期刊论文16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3篇。同时,项目组在IEEE GlobeCOM、IEEE ICC、IEEE WCNC、IEEE ISCIT等无线通信领域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EI检索论文14篇。其中,项目组成员发表的论文在澳大利亚举办的第12界通信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IEEE ISCIT 2012)上获唯一最佳论文奖。此外,项目组基于创新成果已申请专利5项,其中2项已获得授权。此外,基于项目的研究成果曾合作出版著作3部(含英文著作1部),其中一部于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在本项目的支持下,项目组成员均取得了良好的成长进步。项目负责人于201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同年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组成员1人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2名获国家奖学金奖励,1人获第九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人分获第十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和二等奖。项目组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共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访问27人次,其中项目组成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赴国外科研院校合作研究总计19人次,邀请外国专家访问8人次。2012年与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合作,成功申请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目前已顺利结题。 综上所述,本项目已按照预定计划开展,并超额实现了预期目标。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也通过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提升了团队影响力,培养了一批高水平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