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采用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检测、质粒图谱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Northern 点杂交以及扫描电镜、吖啶橙染色、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所收集的表葡菌菌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表型、基因型和同源性进行研究,并对表葡菌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渗透的屏障作用、细菌生长速度对膜耐药性的影响以及主动外排系统对表葡菌生物被膜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作用进行探讨,为预防表葡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本研究收集了126株引发医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对其对MLSB的耐药性、耐药基因和同源性进行分析,绝大多数的菌株对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但对喹奴普丁/达福普丁敏感;ermC不仅在MRSE和MSSE中是最常见的耐药基因,而且在iMLSB型和cMLSB型中也占多数;MLSB耐药表型相同的菌株没有显著的集中趋势,提示本研究所收集的引发医院感染的表葡菌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主要来源于患者自身的正常菌群,MLSB抗生素的使用需谨慎、合理。 表葡菌引发感染难治性还在于生物被膜的形成,刚果红培养平板中添加葡萄糖和NaCl可提高产膜菌的检出率。膜内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且耐药性是可逆的;生物被膜渗透模型实验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红霉素可渗透表葡菌生物被膜,但较缓慢;红霉素作用下膜内菌RNA和DNA的相对比例减小,生长速率下降;膜内菌(红霉素作用组和非作用组)agrD和RNAⅢ的表达明显高于浮游菌,且红霉素作用后的表达高于红霉素作用前,提示群体效应调节在红霉素耐药性增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膜内菌对红霉素耐药性的增加可能与外排泵基因msrA,sarA和sigB的上调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