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该区晚侏罗-早白垩世侵入岩是我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铜金成矿作用在时空上同步发育,显示密切的成因联系。目前对上述岩体成因有两种主要观点其一是与增厚或拆沉下地壳构造事件有关;其二是与太平洋俯冲的洋壳重熔有关。本研究选择安徽与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有关的两类不同矿化类型的典型中酸性杂岩体-皖中沙溪岩体和铜陵铜官山岩体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及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对比两类杂岩体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特征,区分不同类型埃达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索岩体氧逸度变化、侵位深度和侵位机制,探讨铜(金)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阐述燕山期安徽沿江地区岩浆岩起源对相关铜、金矿床的形成与演化关系,探索上述不同类型深源岩浆作用对两类铜、金成矿的控制关系,为区内铜、金成矿和找矿方向提供重要依据。
Lower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Late Jurassic- Early Cretaceous;porphyry deposit;skarn deposit;adakite
wen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该区晚侏罗-早白垩世侵入岩是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岩浆岩与铜金成矿作用在时空上同步发育,显示密切的成因联系。目前对上述岩体成因主要有两种主要观点其一是与增厚或拆沉下地壳构造事件有关;其二是与太平洋俯冲的洋壳重熔有关。本课题选择安徽与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有关的两类岩体开展研究-皖中沙溪岩体和铜陵矿集区铜官山、凤凰山等岩体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对比两类不同类型杂岩体岩石学特征,通过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区分不同类型埃达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索了岩浆侵位深度和侵位机制、岩体氧逸度变化,论证了铜(金)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主要创新性成果有1)通过系统的年代学学工作,厘定了与沙溪超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有关的埃达克质岩体为130Ma的成岩时代,修正了前人136Ma不精确年龄数据,为区域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研究和寻找提供了明晰的线索;2)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建立了识别这些中酸性岩体是大洋壳重熔还是大陆壳重熔的埃达克岩的标志;3)通过微量元素在岩石和矿物中的分布情况,研究控矿岩石所处的氧化-还原状态,从而推断确定影响地幔熔融形成富集S、Cu、Au等母岩浆的性质,为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对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控制提供定量的元素地球化学指示标志;4)根据课题设计,开展了海外典型铜金矿床的对比研究,选择加里曼丹岛Lamandau铁铜金矿床进行了研究,厘定了控矿闪长玢岩锆石年龄在80Ma左右,论证了岩石-矿床成因和大地构造背景。5)课题最终结合中国东部在中生代的构造体制转折这个大的构造背景,探讨本区岩浆岩的形成和成矿作用,与邻区不同构造环境下的adakite开展了地球化学对比,构建区域成岩-成矿模型。针对上述5方面科学问题,本课题开展了8项研究并取得如下成果已6项已发表在国际主流地学期刊如Lithos (1篇),Ore Geology Review ( 2篇),Tectonophysics ( 1篇),岩石学报(4)以及其他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