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申请人在国内致力于水产养殖生物微生物病害的致病机制与免疫防治研究,针对水产生物重要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弧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等,开展了LuxS/AI2密度感应系统、五类分泌系统、CopRSCD双组分信号传导系统、细胞毒素、溶血素系统调控因子等毒力系统/因子的研究,阐明了这些系统/因子的致病机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1)开辟了一种水产养殖生物病害的非抗生素防治新途径;(2)根据病原的不同致病机制,构建了新颖、高效的DNA疫苗、减毒疫苗、交叉免疫保护疫苗等,为鱼类病害防治提供了一批应用前景良好的候选疫苗;(3)率先将细菌递呈疫苗理念应用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创新性地构建了以微生态菌、工程菌、减毒菌等为载体的重组亚单位疫苗表达和传递体系,从而突破了经典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和应用局限。最近三年以来发表30篇SCI论文(通讯作者),其中17篇影响因子大于3,申请17项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aquaculture;bacterial pathogen;disease control;vaccine;
项目研究针对鲆鲽鱼类为主的海水养殖鱼类重要细菌性病原,设计、构建了交叉保护性疫苗及其传递体系,评价了疫苗的交叉免疫保护效应。其中,在以细菌为载体的疫苗研究方面,构建了基因工程菌、减毒性病原菌等表达/递呈的多价(含二价)疫苗,对不同种属或不同血清型的鱼类常见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海豚链球菌、弧菌、荧光假单胞菌等)具有大于70%的交叉保护效应。在DNA疫苗研究方面,构建了哈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交叉保护性双价DNA疫苗、海豚链球菌三价DNA疫苗、海豚链球菌和鳗弧菌交叉保护性DNA疫苗等,其交叉免疫保护率高达69-91%。在疫苗免疫机制研究方面,发现了亚单位疫苗与DNA疫苗的免疫特点,阐明了免疫原的免疫效应与其自身天然生物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在鱼类免疫因子与佐剂研究方面,克隆分析了9个鱼类重要天然免疫相关因子,并发现了其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发现了牙鲆热激蛋白、鳗弧菌鞭毛蛋白以及迟缓爱德华氏菌菌毛蛋白具有显著的免疫佐剂效应,其能使疫苗的免疫保护效率提高20-26%。研究结果发表了45篇SCI论文,其中25篇第一标注论文发表在鱼类免疫学、疫苗学相关的国际主流学术刊物。在产业应用方面,项目研究为养殖业提供了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高效交叉保护疫苗,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1个疫苗已获得了国家生物安全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