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西部独特壳幔结构及其活动性,以古地磁研究入手,从盆山变革的统一结构及动力学过程及其构造序列出发,研究柴达木及邻区主要构造单元中生代运动的方式、运动量及趋势等;获取和定量分析反映其运动学和动力学过程参数,阐明各控制因素的复合作用及演化过程序列,研究与各构造单元运动相联系的大陆变形过程及盆山体系格局转换事件的性质、时间序列及其与重大构造事件的耦合关系、盆山结构转换的时空规律及其大陆动力学机理。
本课题从利用古地磁方法研究柴达木地块侏罗纪至第三纪的运动学特征入手,对青藏高原及周边造山带与盆地的形成演化作出运动学意义上的定量研究,寻找新的研究大陆内部变形的途径,在造山带与盆地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成盆作用与成盆过程的研究中争取突破。本课题基本按研究计划完成,在白垩纪和第三纪两时代获得可靠的古地磁结果。本研究已整理出的新生代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地块总体上表现为缓慢向北运动逐渐达到现今位置并发生了约40度的顺-逆时针旋转。本研究的平均极位置计算出古纬度(27.4N)与今纬度(36.3N)相比较,改变了约8.9度,表明新生代以来柴达木地块北移了900km左右。新生代至今,柴达木地块以4.5cm/a的速度向北运移,这与现代地壳运动的GPS观测结果相吻合。表明喜马拉雅地块的向北推挤导致的地壳南北缩短量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