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养羊大省,少数民族多聚居在南北疆贫困边远牧区。受交通、语言及科普力度不足等因素影响,使得绵羊科学养殖技术在民族地区普及率低,已经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本项目以兵团绵羊繁育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十项自然基金项目为科普素材、并依托重点实验室50年来积累的绵羊繁育研究成果,首先制作汉、维、哈多语言形式的宣传画册、展板和光盘,在牧区广泛地巡回宣传绵羊科学养殖及繁育新技术,使得边远牧区牧民能够通俗易懂地掌握这些养殖新技术;同时制作有关克隆与转基因新技术的PPT、插图和DVD等宣传材料在牧区中小学进行普及,丰富牧区中学生生物课程教学内容;项目还计划在兵团绵羊繁育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建立固定的展厅,长期对外开放宣传相关科学知识。本项目的申报响应国家科技支疆、富疆计划,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有助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牧民牧业的增收,有利于新疆民族敏感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具有重要的科普展示意义。
barren remote pastoral areas;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Sheep scientific farming;exhibition;
本项目执行期为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项目立项伊始,课题组就在课题组组长的带领下严格按照项目计划书上要求的研究内容执行,经过三年有条不紊的攻坚,科普展示工作基本完成,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一)针对于放牧绵羊,本项目完成了阿尔泰山南坡、准噶尔西部山地、伊犁河谷、天山北坡南坡、昆仑山北坡草原主要植被分布、生长期、营养特点以及是否可作为牧草以供绵羊实用,并以图展的形式对牧民进行科普宣传。(二)针对于舍饲绵羊,本项目按照南北疆地域的不同以及不同绵羊品种制定了绵羊生物学特性和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标准化,并以手册的形式发放给农牧民。(三)编写了维汉双语的绵羊养殖手册,手册含绵羊疾病预防及治疗的图片及方法,赠与南疆三地州农牧民,普及了绵羊疾病预防及治疗的知识。(四)普及了干草及饲料的制作技术。(五)在牧区中小学校展示绵羊繁育生物技术,使得他们了解绵羊克隆和转基因知识,为牧区今后发展积蓄后备力量。(六)向农牧民及当地小学展示养羊业历史发展与传承,养羊业从传统向现代以及国内外发展历程,尤其现代养羊业的发展特点和生产的关键技术,普及基础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展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在绵羊的繁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本项目通过编写的文字教材、宣传册、画册、CD和DVD、图片、以及一些宣传单等不同科普方式,以维、汉、英三种语言,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通过宣传册、宣传栏、宣传光碟和新疆农垦科学院官方网站等多媒介方式向政府管理层、地州畜牧局、基层牧工和中、小学校学生提供不同知识层次的绵羊营养管理、疾病防控和繁育新技术的各种培训、宣传、教育材料。 截止项目完成已取得一下成果(1)对各地州三万余人次进行科普宣传;(2)出版科普图册6000余册;(3)宣传材料1.5万份;(4)召开各类科普培训会议20场次;(5)刻录肉羊饲养DVD光碟10000份;(6)培养科普人才15人次(含2名硕士研究生);(7)获得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计划外);(8)发表论文2篇(计划外、未标注);(9)授权1项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