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就业的发展状况及其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系统分析社会保障水平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得出社会保障水平对就业的影响规律,初步形成"社会保障水平- - 就业互动关系理论";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促进就业的社会保障水平数理模型,包括合理保障水平测定模型,结构优化模型以及保障水平发展模型;研究建立基于促进就业的社会保障水平管理模式,设计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宏观调控体系,为政府合理制定、调整社会保障水平与促进就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通过研究既得出了合理保障水平数理模型,又为促进就业找到了新途径,对解决我国目前的就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对劳动力的劳动供给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就业水平。本研究重点分析了失业保险对失业者再就业的影响,和养老保险对老年劳动力退休时间选择和退休后再就业的影响,并基于此分析了如何优化中国的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以在其福利功能的基础上,激励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以促进就业。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目前的失业保险制度水平并不高,没有对失业者产生负激励(养懒人)效应,反而发挥了其福利功能。为避免失业保险对失业者可能产生的负激励效应,可以实行失业保险递减支付制度,并引入失业保险监督惩罚机制,以激励失业者更积极的再就业。养老保险对劳动者的提前退休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养老金的增加会明显提高劳动者提前退休的概率,并且影响其退休后的再就业行为,同时养老保险是造成正规部门工作流动性低的重要原因。为避免养老保险所产生的这些负面效应,应该建立灵活的养老金缴费率和替代率水平,并体现行业、地区和个人的差异,以实现个人和社会效用最大化。该研究所构建的社会保障影响就业的基本理论,最优社会保障水平理论,和经验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社会保障水平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经验研究方法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