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郯庐断裂带周边在华北克拉通破坏中的浅部响应与数值模拟研究
  • 项目名称:郯庐断裂带周边在华北克拉通破坏中的浅部响应与数值模拟研究
  •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 批准号:90714004
  • 申请代码:D021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8-01-01-2011-12-31
  • 项目负责人:朱光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07
中文摘要:

本项目是通过郯庐断裂带周边在华北克拉通破坏中的浅部响应研究,分析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方式、过程与动力学机制,了解其破坏时限与空间变化规律。工作中开展了区内断裂构造、盆地构造及变质核杂岩的研究,进行了构造岩与岩浆岩的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在晚侏罗世初发生了压扭性的左行平移活动,而至早白垩世初转变为伸展活动,进一步证明了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峰期破坏发生早白垩世初。通过多种途径对区内伸展方向的反演,发现华北克拉通东部在破坏期间经历了早白垩世早-中期的NWW-SEE向拉伸、早白垩世晚期的NW-SE向拉伸及晚白垩世-古近纪期间的南北向拉伸,并且这一变化规律与太平洋区大洋板块运动方向的变化相吻合,显示华北克拉通东部的破坏发生在弧后拉张的动力学背景下。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的系统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伸展活动及相应的克拉通破坏应开始于晚侏罗世。郯庐断裂带周边构造演化规律显示,古近纪期间仍为强烈的伸展活动期,暗示克拉通东部应仍在发生破坏。华北克拉通东部新近纪期间处于弱拉伸的动力学背景,第四纪期间转变为区域性挤压的动力学背景,近代郯庐断裂带为强震活动带,显示了破坏后的克拉通已不具有稳定性。

结论摘要:

英文主题词North China Craton; regions around the Tan-Lu Fault Zone; shallow responses; extensional direction; structural evolution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9
  • 0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5 会议论文 1 著作 1
期刊论文 28
朱光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