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脂质代谢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 项目名称: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脂质代谢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001279
  • 申请代码:H2610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彭仙娥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发达国家第一大肝病。NAFLD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且不系统。本课题采用大样本量分子流行病学方法,比较NAFLD患者与对照组在感染的HBV生物学特征(突变)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方面的差异,判断病毒因素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对NAFLD发病风险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脂质代谢相关基因之间以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与HBV之间在NAFLD发生中的交互作用。本研究为较全面了解NAFLD发病机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对预防和控制NAFLD的发生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论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且不系统。本课题采用大样本量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主要探讨三个方面问题(1)HBV生物学特征与NAFLD的关系;(2)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对NAFLD患病风险的作用;(3)脂质代谢相关基因之间以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与HBV之间在NAFLD发生中的交互作用。首先,我们采用ELISA、实时定量PCR及测序等方法对HBV感染血清标志物,HBV-DNA载量及HBV前C/BCP区基因A1762T/G1764A位点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NAFLD组中HBV总感染率为高于对照组,在10种HBV感染模式中,有六种与NAFLD发生密切相,但没发现HBV-DNA检出率、平均滴度及A1762T/G1764A位点变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联。其次,采用高通量的遗传分析平台对脂质代谢相关的7个基因40个位点进行SNP 分型实验,发现L-FABP( rs1545224)、SOD2(rs5746136)、PPAR (rs1800234)、MTP( rs1800804,rs1057613,rs3805335)及PN PLA3(rs738409,rs139051)多态性位点及某些单体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存在关联,但没发现SREBP和 NQO1基因多态性位点与NAFLD之间的关联。最后,基因-基因、基因-环境联合效应分析显示,病例组中遗传危险分值(Genetic Risk Score,GRS)高于对照的GRS,随着携带危险基因型的数量的增加,患NAFLD的风险也增加。PNPLA3 rs738409 C/G与饮茶存在相乘交互作用模型,即饮茶可降低rs738409 C/G突变基因型个体患NAFLD的风险;rs738409 C/G 与肥胖、高脂血症存在相加相互作用模型,即肥胖或高脂血症可增加rs738409 C>G突变基因型个体患NAFLD的风险。此外,HBV感染与PPAR rs1800234 T/C存在协同致NAFLD的作用,为相加模型。上述结果提示NAFLD的发生是环境因素与宿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7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彭仙娥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