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着蛤是一类始于晚侏罗世,繁盛但又绝灭于白垩纪的喜暖并能造礁的强烈特化的双壳纲软体动物。这类双壳类的功能形态特殊、演化速率异常、生长与演化机制别具一格,并主要分布于热带或靠近热带的特提斯区域。西亚波斯湾区域、中美洲甚至欧洲的很多大油田均产自白垩纪的固着蛤碳酸盐岩地层中。我国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两侧和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白垩纪海相沉积中也产有较丰富的固着蛤化石。但我国学者对它们研究较少。本课题计划通过对我国西部白垩纪固着蛤的分类学、种系发生、埋葬与古生态学、地层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及国际对比,记述我国西部白垩纪固着蛤的系统分类和演化,重要化石的埋葬学、古生态学、功能形态学,澄清我国固着蛤碳酸盐岩的层序,揭示白垩纪期间东特提斯的地理变迁,特别是藏南或印度次大陆的北缘由南向北漂移的历程,探讨盛极一时的喜暖的固着蛤造礁动物群落的崩溃机制,并可能为我国西部能源的预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