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人体双心室电力学复合数学模型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优化策略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人体双心室电力学复合数学模型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优化策略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100671
  • 申请代码:C1001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窦建洪
  • 依托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但仍有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起搏电极放置和室间延迟设置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临床上缺乏有效指导。虚拟心脏建模通过对心脏的形态、运动和功能等的仿真,可以定量再现心脏疾病诊治极为有用的电力学参数。项目针对心肌梗塞(MI)伴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导致的心衰,采用力学评价标准(CURE),构建用于优化双心室起搏治疗的数学模型。研究内容为利用CT和三维激光扫描得到的心脏体数据和心肌纤维旋向数据集,建立心脏解剖数学模型和几何模型;基于细胞离子通道和单域模型方程的心肌兴奋传播并行算法,计算电兴奋时序和心肌兴奋收缩力;利用八节点等参元法,在心脏弹性体几何模型中加入心电兴奋力,建立双心室电力学复合数学模型;基于MI伴LBBB引起的心衰模型,利用CURE建立CRT优化数学模型。本项目旨在个体特异性的心衰数学模型基础上进行CRT的优化研究,为临床提供指导。

结论摘要: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治疗心力衰竭(HF)的一种有效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显著,起搏电极放置和室间延迟设置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虚拟心脏通过对心脏的形态、运动和功能等的仿真,可以定量再现心脏疾病诊治极为有用的电力学参数。 本项目利用南方医科大学提供的人体心脏CT扫描体数据和三维激光扫描的心肌纤维旋向数据,基于离子通道模型,采用单域模型的心肌兴奋传播并行算法,得到双心室电兴奋时序;然后基于Matlab软件开发平台,利用有限元法,在具有材料横断各向同性的心室弹性体几何模型中加入心电兴奋力,建立了人体双心室电力学复合模型,得到定量的心室力学特性。最后,基于心肌梗塞(MI)伴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HF模型,建立了CRT的优化模型。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和贡献有 (1)验证了采用真实人体数据构建双心室电力学复合模型的可行性。区别于以往采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和经验的心肌纤维旋向数据,有利于对真实心肌力学特性的研究。 (2)成功构建了LBBB伴MI的心衰数学模型,通过对收缩期心壁的运动、应变和应力分布定量分析,证明LBBB伴MI情况下前壁靠心尖部位要比后壁更易产生心肌膨展(IE),且透壁性心梗范围越大,IE程度也越大;同时亦证明在MI存在时会有更为严重的左、右心室间和左心室内的收缩不同步。临床上这两种病症常同时出现,相互影响,而国际上相关的心衰宏观层次模型较少。 (3)率先基于力学标准(CURE),进行了HF治疗的CRT起搏位置和室间延迟的优化仿真,结果显示心功能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证实力学标准可以很好地反映心室收缩同步性和血液动力学特性。国际现有的建模方法多倾向于用电学指标作评价。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心衰疾病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将为下一步人体特异性的CRT优化模型在临床上的应用奠定基础。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4
  • 0
  • 0
  • 0
相关项目
窦建洪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