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动态感知理论的高速公路景观评价的量化方法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动态感知理论的高速公路景观评价的量化方法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51108216
  • 申请代码:E0807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秦晓春
  • 依托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高速公路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是以景观评价结果为依据,严格、可靠的公路景观评价方法对于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由于公路景观审美极具主观性,目前的公路景观评价多局限于以专家为主体的主观定性研究,对审美主体行人的特征缺少针对性分析,这也是导致至今无法实现公路景观评价量化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阐明审美主体对公路景观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动态感知原理,作为公路景观定量评价的理论基础;通过类比分析,论证心理物理学法是解决公路景观定量评价最严格、可靠的方法;并对公路景观评价内容进行分类研究,确定公路景观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基于真实场景的公路三维视景驾驶环境模拟系统,运用评价数据实时输入系统,实现对公路景观动态、连续的评价;确定公路景观评价结果与景观美学质量之间、公路景观空间感知元素与审美主体的动态感知体验之间的量化关系,建立基于动态感知理论的公路景观评价的量化方法,有效指导公路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结论摘要:

由于公路景观评价涉及美学范畴,极具主观性,这对公路景观评价的客观量化研究造成了困难,也是导致至今公路景观的评价大都局限于以专家为评价主体的主观定性研究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作为国内首个专项研究公路景观量化评价的基金项目,突破传统单纯从美学角度进行公路景观评价的方式,从公路景观的动态特殊性出发,建立公路景观的动态感知理论,提出科学、有效进行公路景观评价的量化方法,构建公路景观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开展实时、连续、动态的公路景观定量评价实验,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基于行人动态感知理论的公路景观评价的量化方法。经过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实现了预定计划。具体成果如下(1)以公路景观的服务对象——行人作为审美主体,明确了公路景观的美学特征,建立了公路景观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动态属性特征和内在关系,阐明了公路景观评价的审美展开过程,分析得出驾驶员的动态生理和心理特征及动态视觉下的行为反应,提出了基于视觉心理特征的动态感知理论,为后续公路景观的定量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2)通过类比研究,验证心理物理学法客观、定量测定公路景观自然物理特征、实现景观要素量化的可行性,分析其在景观质量与景观要素之间建立定量化关系模型的实现途径,提出心理物理学法是能够解决公路景观定量评价的最为严格、可靠的方法。(3)通过研究公路景观空间的三大构成要素,建立了公路景观定量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提出公路空间围合度的概念和量化分析方法,明确了空间围合方式与公路使用者审美感知和空间体验的关系,从动态角度提出公路景观空间序列布局的构成要素、结构模式及设计原则。(4)通过设计能够真实模拟公路线形状况、地形地貌、生态系统的公路三维视景仿真动画,自主开发即时、连续的评价数据录入系统,搭建人机交互界面平台,实现实时、连续、动态的公路景观量化评价,得出公路景观地形特征、景观构成要素以及视觉围合度等一系列景观特征元素对审美感知和驾驶体验的相关量化关系。(5)基于“极点与终点”理论,论证得出公路景观审美过程的极点部分与终点部分及变化趋势对审美综合体验的相关关系。本项目在公路景观理论与评价方法方向上形成了一整套创新性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SCI学术期刊投稿7篇,其中已发表1篇、待审6篇,已发表EI索引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其中已授权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0 会议论文 3 著作 1
期刊论文 7 会议论文 8
秦晓春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