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精神分裂症遗传病因学假说和药物代谢酶作用特点,在云南省收集汉族精神分裂症和健康对照的遗传样品,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单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治疗8周,定期评估PANSS症状变化、生命质量、社会功能、副作用、BMI、体重、血糖、心电图、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有效治疗剂量、是否发生抗精神病药物并发症等表型指标;之后分别在6个月、12个月时进行随访并再次收集上述指标。在此基础上,应用SNPs来检测相关候选基因(神经递质相关基因DRD2, DRD3, 5-HTR1A,5-HTR2A, COMT等;药物代谢、转运与结合相关基因CYP1A2,CYP2D6, CYP3A5;神经发育相关基因NRG1等)的多态性位点,以此探讨汉族精神分裂症的药理遗传学,从而为研究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分子遗传机理及今后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对阐明疾病的发病机理、实现药物治疗个体化有重要的意义。
schizophrenia;Risperidone;pharmacogenetics;;
目的探讨DRD2、DRD3、5-HTR1A、5-HTR2A、COMT、CYP1A2、CYP2D6、CYP3A5、NRG1等9个功能候选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各临床指标间的关联,从而揭示精神分裂症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治疗后的药物基因组学关系。方法收集汉族精神分裂症和健康对照的遗传样品;对于未治疗患者,给予单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治疗12周,之后定期评估其临床指标的变化;并采用TaqMan等位基因分型技术等方法检测上述9个基因、共38个多态性位点。结果经过12周治疗,患者PANSS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学症状、PANSS总分、社会功能、瑞文智力、三种数字划消测验的得分分别较基线的得分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个基因的不同多态性位点均分别与精神分裂症基线临床症状和/或治疗后变化有关,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 12周的利培酮治疗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瑞文推理、注意功能等,但对记忆改善还不明显。2.COMT基因rs4860位点可能是汉族精神分裂症的易感位点;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的精神病性症状、注意力、记忆力、瑞文推理等改善分别与上述9个基因的不同多态性位点有关。这些结果对于理解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不同效果差异提供了药理遗传学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