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寻找企业边界的均衡点规模与效率
  • 项目名称:寻找企业边界的均衡点规模与效率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71172225
  • 申请代码:G02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刘小玄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企业边界是企业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哪些重要的经济力量决定了企业组织的边界及其变化?参照GHM模型和威廉姆森的最优治理结构及层级结构理论,既然企业边界的变化是由相关均衡点来决定,那么从几个不同角度的均衡点来切入,通过引入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目标和约束条件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寻找这些均衡点以及决定均衡的力量,发现不同治理结构下的收益和成本,检验均衡点存在的位置。在中国的转型实践中,决定均衡的不仅是相关经济因素,还应包括更多的非经济因素。通过建模将其内生化,以及通过经验检验和实证分析,寻求中国近年来的企业规模变化的原因,试图发现可能导致的企业边界的低效率扩张或收缩的结果,从而考察企业规模与企业效率是否均衡匹配。从政策含义来讲,本项研究可提供如何调整产业组织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的方案,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的产业结构失衡提供积极的改革政策建议。

结论摘要:

近十多年来,国企的扩张速度迅猛,从此现象入手进行研究, 首先需要测定企业的规模与效率是否匹配。使用1998-2008年中国重化工业企业数据,以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与似不相关回归法,测度了重化工业的规模经济指数。该指数测算结果表明,市场准入受严格规制的重化工业实际上并不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大型企业的规模扩张严重过度,国有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普遍低于民营企业。这表明为促进规模经济而制定的市场准入规制,对于这些产业内的大型龙头企业是无效的。由于各种规制无法对于规模经济进行合理界定,造成产能过剩,严重影响资源配置的优化,拖累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国企与非国企之间表现出差异巨大的规模扩张边界,反映了它们所处的不同市场地位。为了识别其后是否存在垄断力量,我们依据现代产业经济学中关于垄断的最新理论,在鲍莫尔的理论框架下重新研究中国的市场结构,从其自然垄断(或经济垄断)的理论出发,确定了非经济垄断(或行政垄断)的标准,从理论上区分了两种垄断的根本界限,尤其是对于非经济垄断的界定准则和识别,具有独创性,突破了国内文献从企业外部来研究的传统路径,解决了现实经济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垄断相互交织,对其难以识别的问题。根据这个理论,采用企业的成本函数进行研究,能够较好地从企业的内生性因素来分析和区别不同性质的垄断。采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数据,测定不同类型分组的企业成本函数及其变化,发现存在着系统性的成本曲线的差异,因而证实了这种非经济垄断的力量稳定的存在于国企。结果表明,即使在那些可竞争的部门,大量的隐性进入壁垒以及相应的局部垄断是存在的,这就为市场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切入点。采用现代产业理论中的“成本次可加性”的自然垄断理论及方法,以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估计了中国重化工业的成本函数,进而对其自然垄断属性进行了测度,这是国内首次将“成本次可加性”测度法进行应用的实证研究。国内似乎从未有这方面的实际应用,以致于官方仍按照传统标准来确定自然垄断,但是单纯测算规模经济已无法准确判定产业的自然垄断属性。我们估计了中国部分重化工业的成本函数形式,建立了成本弱加性指数sub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大部分受政府重点规制的重化工业明显不具有成本弱加性,属于非自然垄断产业。这意味着,相关的行业监管与政府规制缺乏最基本理论准则。本项目提供了崭新的实证研究框架,产业是否具自然垄断性质可据此进行评估。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0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7 会议论文 6 著作 3
期刊论文 49 会议论文 6 著作 4
期刊论文 7 会议论文 6 获奖 1
期刊论文 19 会议论文 5 著作 4
刘小玄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