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角蟾科精子超微结构及其系统关系探讨
  • 项目名称:角蟾科精子超微结构及其系统关系探讨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570195
  • 申请代码:C04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6-01-01-2006-12-31
  • 项目负责人:郑中华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5
中文摘要:

角蟾科在无尾两栖类的系统进化中处于极重要的地位,对该科的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一直是国际讨论热点。我国是角蟾科物种最丰富的国家,国外学者对其研究极为关注,但目前尚缺对该科精子的系统研究及相关的系统关系研究。本项目拟采用显微和亚显微形态学方法,对该科各属代表物种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各属物种精子的结构特征,并根据精子结构特征探讨角蟾科属间的系统关系,为解决该科尚存的分类和进化问题提供新的依据;

结论摘要:

本项目采用显微和亚显微形态学方法,对角蟾亚科4属7代表种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各属种精子的结构特征,根据精子结构特征探讨角蟾亚科属种的划分和属间的系统关系,同时与已有报道的拟髭蟾亚科精子的结构相比较,探讨角蟾科两亚科间精子超微结构的异同,研究结果如下(1)角蟾亚科精子的超微结构具有角蟾科精子的共同结构特征,与拟髭蟾亚科的髭蟾属、拟髭蟾属和掌突蟾属物种精子的基本结构相同,但与无尾两栖类其他科物种精子的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2)对角蟾亚科4属精子超微结构的分析比较表明,角蟾亚科精子的超微结构在属间较稳定,其精子头部的结构在属间差异不显著,仅尾部结构如轴丝,线粒体等结构存在差异;(3)角蟾亚科精子的超微结构与拟髭蟾亚科精子的超微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精子结构特征可将角蟾科分为两大类。本项目的研究结果与成体形态学研究结果,以及根据DNA序列进行属间系统分析,表明角蟾科物种形成两大支系的结果相一致,本项目研究结果可为角蟾科系统演化研究提供新的依据。本项目已发表和完成论文4篇,论文摘要2篇,培养研究生1名,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1名,参加国内学术会议2次。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
  • 2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48 会议论文 7 获奖 3 专利 13 著作 1
期刊论文 19 著作 1
郑中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