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多个角度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中非中性技术进步的来源、速度和增长意义。本课题首先建立测算非中性技术进步的方法体系。一是通过文献整理,将既有测算非中性技术进步的方法归结为价格指数法、数据包络分析、基线模型和KLEMS模型等四大类方法。二是结合中国实际,推导出测算非中性技术进步的新方法边际收益率对比法和改进SFA方法。在此基础上,本课题利用多种国际前沿的计量方法,从多个角度测算中国非中性技术进步。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技术进步存在较强的空间联系;价格指数法测算说明中国设备投资中年均技术进步在5.1%—6.0%左右;改进的线性模型估计显示,中国和东亚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低于印度;边际收益法实证表明,设备体现的技术进步主要在80年代得以高速增长,目前仍处于高增长期;随机生产前沿函数估计表明,中国、韩国和台湾地区非中性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7.2%、33.7%和34.2%;在劳动力大规模产业转移背景下,劳动体现式技术进步显著。研究认为,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现非中性技术进步向中性技术进步转型是中国保持经济增长潜力、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
英文主题词Non-neutral technological progress;Economic Growth; Spatial Economet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