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就业分布是决定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变量,且两者具有共生关系,相互影响。因此需要将它们看作城市系统内相互决定的内生变量,建立能够将彼此联系的统一分析框架。对人口-就业分布动态及机制的理解,是诠释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的重要视角,也是长期以来城市空间结构实证研究的基本路径。本课题拟建立将城市人口-就业空间演化、匹配关系与互动机制进行统一研究的实证分析框架,并以北京都市区为例,实证研究改革开放后中国特大城市人口-就业分布的时空演化,以此诠释中国城市空间转型的特征,并着重研究空间转型过程中人口-就业空间匹配关系及变化,以及人口-就业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和互动机制,以期丰富国内城市空间转型的实证研究,加深对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重构特征、过程与机理的认识,并从城市规划和管理的角度,提出优化中国特大城市人口-就业空间布局的政策和规划建议。
People-Jobs Distributions;Spatial Evolution;Spatial Mismatch;Spatial Interaction;Metropolitan Beijing
人口-就业分布是决定城市空间演化的核心变量,且两者具有共生关系。本项目将城市人口和就业的分布与时空演化纳入统一的实证分析框架,并从空间演化、空间匹配和空间互动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人口-就业空间关系,以此诠释中国特大城市空间转型的特征,丰富了国内城市空间转型的实证研究,加深了对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重构特征、过程与机理的认识。本项目以北京都市区为例,围绕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空间演化、匹配关系与空间互动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变化,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就业郊区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空间重构过程中人口-就业的空间匹配特征、行业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等。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为理解中国特大城市空间转型的特征与过程提出了新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北京都市区人口和就业分布都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但其单中心或强中心结构的本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且人口的分散化和就业的向心集聚导致了宏观面上人口-就业的空间失衡。除了集聚经济和交通可达性外,地区服务业的增长是北京都市区就业次中心形成的重要机制。并且,城市规划对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有引导作用,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主要是远郊区就业次中心的发育相对缓慢。郊区化过程中的就业分散化和北京都市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都市区空间演化都有重要影响,总体上促进了外围专业化的就业中心的形成。随着人口-就业分布的空间演化,人口-就业分布的空间错位有所加剧,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就业郊区化迟缓且郊区化过程中就业倾向于保持较高的集聚程度,而居住则相对分散化是造成北京人口-就业空间错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