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新型氨基吡唑类抗柯萨奇B3型病毒化合物的研究
  • 项目名称:新型氨基吡唑类抗柯萨奇B3型病毒化合物的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102376
  • 申请代码:H3007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王菊仙
  • 依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柯萨奇病毒(cosackie virus)感染可引起由轻度的呼吸道感染到比较严重的脑膜炎、心肌炎、心包炎及神经系统疾病。抗柯萨奇病毒的化学药物除了目前美国FDA正在对Pleconaril进行临床考察之外,其他的抗柯萨奇病毒的化学药物的研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创制新型抗柯萨奇病毒化合物,我们课题组对柯萨奇B3型病毒3C蛋白酶(CVB3 3CP)抑制剂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Dock, Autodock, FlexX)成功合成了新型抗柯萨奇病毒的氨基吡唑类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双环氨基吡唑类化合物对柯萨奇病毒B3和柯萨奇病毒B4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优异的体外活性。本研究项目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具有优秀抗柯萨奇病毒活性的氨基吡唑类化合物进行进一步分子结构的优化、合成、体外活性筛选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寻找高效低毒的抗柯萨奇病毒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潜在的开发价值。

结论摘要:

本项目如期完成了课题预期的目标,为具有抗柯萨奇病毒活性的双环氨基吡唑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系统研究和发现新型抗病毒药物奠定了基础。同时在该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双环氨基吡唑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肿瘤活性,这些研究结果也为我们对含氮活性杂环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1.完成了对双环氨基吡唑类抑制剂的模拟计算,指导化合物的设计 完成了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双环氨基吡唑类化合物中酰胺部分是具有抗柯萨奇病毒活性的关键部位,化合物中R1,R2和R3取代基在CVB3蛋白空腔中所处的位置及其性质对化合物活性的影响不大。 2. 完成了新型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测试(1)完成了三个系列新型氨基吡唑类化合物的设计(2)完成了新型氨基吡唑类化合物合成路线的设计、探索,选择了最优的化学合成路线,共合成了75个目标化合物(3)以VERO(绿猴肾细胞)为病毒宿主,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测定了其体外抗柯萨奇病毒活性,活性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柯萨奇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 1.33 -100μM),绝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在细胞水平上的IC50明显优于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IC50: 15.67μM);发现了十余个高活性、低毒高选择性的新型抗柯萨奇病毒的双环氨基吡唑类化合物(目标是2-3个化合物)(4)我们选择了活性高和选择性强的wjx-3-15(IC50: 1.58μM, SI21.09)、wjx-3-22(IC50: 1.03μM, SI18.68)和wjx-3-44(IC50: 1.43μM, SI29.80)三个化合物,初步测定了化合物wjx-3-15、wjx-3-22和 wjx-3-44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的毒性(LD50)分别为290mg/kg、135mg/kg和201mg/kg和溶解度(近似溶解度、平衡溶解度和在不同pH磷酸盐中的溶解度),考虑到化合物的溶解性问题可能会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故而目前还未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体内和药效学研究(非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项目的后续研究工作)。 3. 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申请了“双环氨基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柯萨奇病毒活性研究”(专利号为ZL 201110052003.6) 和“双环氨基吡唑类衍生物的抗柯萨奇病毒作用” (201210372092.7)的中国发明专利;发表SCI论文3篇。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3 会议论文 3 专利 3
王菊仙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