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首次发现胆囊存在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随后我们研究显示,胆囊ICC上存在胆囊收缩素A型受体(CCK-AR);破坏ICC后胆囊平滑肌收缩减弱;同时其对胆囊收缩素(CCK)的敏感性降低,提示CCK通过ICC上CCK-AR引起平滑肌的收缩。我们新近发现在急性胆囊炎模型中,中性粒细胞与ICC之间存在突触联系,提示中性粒细胞可能通过ICC引起胆囊动力异常,这解释了急性胆囊炎存在动力异常的现象。为此,为了进一步研究中性粒细胞致ICC损伤的机制,本课题拟从下述层面继续开展研究①中性粒细胞和炎症状态下的中性粒细胞对胆囊ICC的形态与功能影响;②明确此种作用与何种炎症介质相关,并研究其对ICC的作用机制。这拓宽了ICC的功能认识,有助于部分阐明急性胆囊炎中胆囊动力异常的机制,为临床炎症相关性动力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研究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对胆囊 ICCs 形态和功能损伤过程机制, 为胆囊动力性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内容:(1)分离并培养正常胆囊ICC细胞,与正常豚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共培养,观察中性粒细胞致ICC细胞损伤的形态改变;(2)构建急性胆囊炎豚鼠模型,提取炎症激活状态下的中性粒细胞;将此中性粒细胞与正常的胆囊ICC细胞共培养,观察炎症下中性粒细胞致ICC细胞损伤的形态改变;(3)构建急性胆囊炎豚鼠模型和“急性胆囊炎+抗中性粒细胞单克隆抗体干预模型”,比较二者胆囊组织炎症、ICC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情况。重要结果(1)成功分离和培养正常胆囊ICC细胞,并成功构建急性胆囊炎豚鼠模型;(2)炎症下中性粒细胞对正常ICC细胞有明显损伤;(3)模型豚鼠经抗中性粒细胞抗体作用后,外周血液发生改变,胆囊组织炎性浸润减少,对正常ICC细胞有恢复作用。关键数据(1)HE染色显示,胆道梗阻的时间越长,胆囊炎症逐渐加强;(2)Western bloting、PCR、IF、IHC、Tunel、透射电镜等检测,均提示中性粒细胞对正常胆囊ICC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有一定的影响;(3)模型豚鼠经抗中性粒细胞抗体作用后,Western bloting、PCR等检测,提示抗中性粒抗体对ICC的损伤有恢复作用。科学意义阐明急性胆囊炎中胆囊动力异常的机制,为临床炎症相关性动力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