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是我国民营企业的发祥地,有着庞大而活跃的非正规金融市场,也是金融体制改革首选试点。本项目以温州为案例,从非正规金融市场参与者行为入手,在分析非正规金融市场主体信息收集、风险偏好、融资行为基础上,考察非正规金融的制度绩效及其演进路径,探索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对接机制,提出增进农村金融系统运营效率的治理架构。贯穿项目研究的一条主线是如何有效增加农村社区金融供给,最大限度满足"三农"金融需求。本项目有助于深刻认识非正规金融系统的运行规律,丰富金融系统演进理论,为金融管理当局提供可资借鉴的决策参考。更为重要的是,本项目有助于拓宽农村居民投资渠道,增加农村社区金融供给,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鉴于"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项目的现实意义更加凸显。
在正规金融不能有效服务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探讨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机理,引导其健康发展,促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建设,便凸现其现实意义。"温州模式"以其丰富的内涵成为为国内外广泛认同的农村经济发展成功模式。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温州模式"的成功得益于非正规金融市场长期"滋润"。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本项目以温州为案例,对非正规金融市场发育状况、市场参与者行为、资金可获性影响因素、市场运行机制、制度绩效及其演进路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温州非正规金融市场广泛存在,但并没有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社会关系、收入结构、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参与非正规金融融资的主要因素,而政企关系、销售收入、行业特征则是影响中小企业参与非正规金融市场融资的主要因素;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非正规金融市场有着不亚于正规金融市场的风险防范机制;作为非正规金融的重要形式,合会是一种有效的资金互助模式;相对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不仅对促进温州经济发展更具效率,而且是影响温州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促进非正规金融市场发展,而监管当局的外在干预则抑制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