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闭合技术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使用的镍钛合金封堵器存在迟发房室传导阻滞、侵蚀周围结构等远期安全隐患。心脏缺损封堵器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时间窗,当缺损被自身结缔组织和内皮细胞牢固覆盖时,封堵器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因此,理想的封堵器应在完成"桥梁"作用后可被机体降解吸收,由自身组织替代,达到自体愈合VSD的目的,消除封堵器永久存留体内可能造成的并发症。我们已采用生物可吸收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成功制作了VSD封堵器,机械力学性能检测符合经导管闭合VSD的要求。本课题拟完成1.采用聚左旋乳酸和聚对二氧环己酮丝通过密集编织、热压成型技术制作自膨胀性生物可吸收VSD封堵器。2.评价封堵器的降解特性、机械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3.在犬VSD模型上进行经导管封堵实验,评价可吸收封堵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将为可吸收VSD封堵器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degradation;Occluder;
目的设计和制作生物可吸收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并对封堵器的相关性能进行测试,评价可吸收VSD封堵器应用于经导管封堵治疗犬VSD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安全性、疗效和体内降解特性。方法: 采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dioxanone,PDO)丝、聚左旋乳酸(Poly-L-lactic acid,PLA)无纺布和聚乙交酯(Polyglycolic acid,PGA)缝线制作生物可吸收VSD封堵器。体外测试可吸收VSD封堵器的机械力学性能,可降解性和细胞、组织相容性。在X线引导下经导管将可吸收封堵器堵闭实验性VSD。术后随访半年,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室造影,组织病理学及扫描电镜检查观察。结果1,机械力学性能压缩/弹性恢复性能可吸收VSD封堵器回收入12F鞘所需的拉力为24.3±1.5 N,封堵器在12F输送鞘管中留置后推送释放,即刻测量左右侧盘片的直径分别为原来直径的83.24%和85.67%。左侧盘片支撑力在37℃环境中,可吸收VSD封堵器左侧盘片支撑力为5.97±0.72N。2,体外降解实验体外降解2周和3周时支撑力比初始时增强(分别为初始支撑力的121.7%和107.8%),4周和6周时支撑力比初始时显著下降(分别为降至88.6%和85.3%)。3,生物相容性MTT比色法定量不同浓度的培养液上清对细胞毒性为0或1级。4,经导管植入可吸收封堵器闭合犬VSD16例犬VSD模型中,15例成功经导管植入了可吸收VSD封堵器,即刻成功率为93.75%,1例因大量气体栓塞死亡。术后4周时经胸超声心动图封堵器仍清晰可见,12周时超声已经不能辨认封堵器。X线随访所有封堵器的四点钽标记颗粒均在位,左室造影无残余分流。术后2周时封堵器双侧盘面被一层薄的透明膜覆盖,4周和8周时可见半透明膜完整覆盖,边缘与周围的心内膜融合,12周时盘面覆盖白色膜,24周时封堵器盘面被致密的瓷白色膜覆盖。病理检查显示术后12周时封堵器周围的炎症反应已基本消退,双侧盘面已被连续的内皮细胞覆盖。术后12周封堵器PDO丝出现崩解,24周时封堵器盘片PDO丝大部分已降解,被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替代。结论采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材料制作的可吸收VSD封堵器具有良好的压缩/弹性恢复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在X线透视下经导管植入可吸收VSD封堵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