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而我国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占全球的50%。在我国,肝癌的发生发展与肝脏慢性炎症密切相关,若能系统阐明慢性炎症促进细胞恶性转化及肝癌进展的分子机制,必会为肝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打开新的篇章。本创新群体项目以第二军医大学长期合作从事肝癌和炎症致癌机制研究的课题为骨干,以解析炎症促癌的机制为核心目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慢性肝脏炎症促进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与信号调控明确乙肝病毒(HBV)变异选择特性及其在肝癌发生预警中的作用;继续鉴定肝纤维化等炎症引起的病变中关键节点分子及其调控作用,并为临床分化治疗提供参考;深入探讨前期研究中的炎癌标志物在肝癌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明确抗病毒与靶向炎性信号网络阻断炎癌转归的效果;从而探索科学有效的针对肝炎肝癌病程发展预测、早期诊断以及干预的策略和方法。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inflammation;liver fibrosis;molecular mechanism;biomarker
本群体由第二军医大学肝病中心的PI组成,骨干成员均为长期合作从事肝炎、肝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专家,王红阳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本项目以解析炎症促癌的机制为核心目标,系统阐明炎症致癌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探索科学有效的针对肝炎病程发展预测、早期诊断以及干预的策略和方法。本项目实施近6年期间: 明确了乙肝病毒(HBV)变异选择与炎症分子遗传的特性以及对于肝癌发生预警的作用;鉴定并阐明了一批肝纤维化等炎症引起的病变中关键节点分子及其调控作用,为临床分化治疗等提供了科学依据;探讨了炎性微环境对于肝癌发生、转移、耐药以及肿瘤干细胞等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了炎癌标志物在肝癌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明确了抗病毒与靶向炎性信号网络阻断炎癌转归的效果。群体学术带头人和骨干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申请专利73项,获得40项;获国家药监局颁发的III类体外诊断试剂注册证1项,部分研究成果列入临床诊疗规范,推广全国应用。群体实力显著增强,1人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3人入选杰青,3人入选优青,2人当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当选973首席科学家。群体中另有多位青年骨干入选上海市的多项人才培养计划。在延续资助的近3年期间: 比前3年更高质量地超额完成了既定的项目任务。截止2015年12月31日,群体在Nature Genetic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Gastroenterology等著名期刊发表标注基金号论文总计107篇,总影响因子635.531分,其中影响因子10分以上论文23篇,5-10分的24篇;群体发表论文近3年已被他引1752次。新申请发明专利49项,其中23项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本群体负责人和骨干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内的各类奖项共8项。新增杰青1名,优青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本群体项目的实施明显提升了我国肝癌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群体学术负责人和骨干多次受邀在Hepat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撰写领域述评,多名专家在美国癌症研究年会等高等级国际会议上做大会报告。群体基于创新研究成果提出的肝癌诊疗新策略得到国内外同行和权威学术机构的高度评价,部分已成为新的专家共识和临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