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一种新型EGFR靶向抗癌药物的分子设计及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一种新型EGFR靶向抗癌药物的分子设计及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300417
  • 申请代码:H160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4-01-01-2006-12-31
  • 项目负责人:胥全彬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批准年度:2003
中文摘要:

EGFR作为一个理想的抗癌药物靶标已有成功应用。本研究小组曾将超抗原与转化生长因子的第三环区(TGF-α17)组成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结果所产生抗体具有抑瘤效果,分析原因是机体产生了抗TGF-α17肽的抗体,从而干扰肿瘤的自分泌过程,抑制肿瘤生长。据此发现,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超抗原抗癌药物。首先将EGF加以突变,使其具有高亲和力和低分裂原活性,再将突变体与超抗原融合表达。融合分子在注射机体后,能靶向至EGFR高表达肿瘤细胞,产生超抗原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在多个疗程后,机体将产生抗EGF的抗体,从而融合蛋白又将以细胞因子疫苗的形式发挥抑瘤作用。本研究所设计的新型靶向药物具有治疗和预防的双重功能,加大研发力度,将形成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

结论摘要:

恶性肿瘤的治疗至今仍然是医学上的难题,主要是因为恶性肿瘤术后常出现微转移,不能完全通过手术治疗来解决。发展靶向性强、毒性低的生物药物来治疗、预防微转移一直是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超抗原是指一类能直接与抗原递呈细胞MHC-Ⅱ及T细胞TCR结合并激活T细胞的逆转录病毒蛋白和细菌外毒素。我们早期研究表明EGFR配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组成的融合蛋白能以超抗原依赖的细胞毒作用的形式杀伤肿瘤。有研究表明超抗原还可以免疫佐剂的形式特异性增强体液免疫,这提示用融合蛋白免疫可以产生EGF疫苗的作用。本项目设计是将EGFR配体与SEA融合,所得融合蛋白既保留超抗原靶向抗癌药物的特性,杀死残留肿瘤细胞,同时在多次使用或辅以免疫刺激后还可以肿瘤疫苗的形式预防微转移的发生,从而在肿瘤手术清除后构建防止复发的双重屏障。本项目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上述设计。实验证明,本项目所设计EGF样靶向分子能与EGFR结合,同时保留了EGF和TGFalpha两配体的抗原表位。用该靶向分子与SEA组成融合蛋白制备的抗体可以在体外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在体内也体现出延缓实体瘤的生长。该融合蛋白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预防肿瘤微转移的药物。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胥全彬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