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因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复杂、误诊漏诊多、治疗困难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精神医学界在双相障碍临床诊疗及相关研究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临床医生对双相障碍的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逐步提高,但疾病相关概念、分类诊断理念等尚需进一步理清并强化[1]. 一、双相障碍概念演变 古代希腊名医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通过临床观察和长程随访,对精神疾病提出了忧郁、躁狂和妄想的分类,而精神医学先驱Arretaeus(公元81一公元138年)最先阐述了忧郁与躁狂的关系,认为二者具有相同的病因。此后,西方精神医学界对忧郁与躁狂的关系长期存在争论:法国精神医学家Pinel坚持传统观点,认为躁狂和忧郁是2个具有不同临床症状的独立精神疾病;而19世纪中叶Falret认为躁狂和忧郁属于连续循环表现的同一种疾病实体,包括连续性的忧郁、躁狂和无固定长度的间歇期,并因此提出“环性情感障碍”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