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关注双相障碍概念与分类诊断的演变
  • ISSN号:1006-7884
  • 期刊名称:中华精神科杂志
  • 时间:2015.10.1
  • 页码:257-259
  • 分类:R749.41[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 作者机构:[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200030, [2]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
  •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2327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301159,81201056);“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I01B04);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XBR2013087);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项目(12401906200);上海市市级医疗卫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XYQ20l1014);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卫生部医政司2011-873);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建设
  • 相关项目:双相障碍工作记忆损害的海马相关记忆环路机制初探
中文摘要: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因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复杂、误诊漏诊多、治疗困难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精神医学界在双相障碍临床诊疗及相关研究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临床医生对双相障碍的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逐步提高,但疾病相关概念、分类诊断理念等尚需进一步理清并强化[1]. 一、双相障碍概念演变 古代希腊名医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通过临床观察和长程随访,对精神疾病提出了忧郁、躁狂和妄想的分类,而精神医学先驱Arretaeus(公元81一公元138年)最先阐述了忧郁与躁狂的关系,认为二者具有相同的病因。此后,西方精神医学界对忧郁与躁狂的关系长期存在争论:法国精神医学家Pinel坚持传统观点,认为躁狂和忧郁是2个具有不同临床症状的独立精神疾病;而19世纪中叶Falret认为躁狂和忧郁属于连续循环表现的同一种疾病实体,包括连续性的忧郁、躁狂和无固定长度的间歇期,并因此提出“环性情感障碍”的概念。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
期刊信息
  • 《中华精神科杂志》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主编:
  • 地址: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2号
  • 邮编:100710
  • 邮箱:cjps@cma.org.cn
  • 电话:010-85158210
  •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7884
  • 国内统一刊号:ISSN:11-3661/R
  • 邮发代号:2-69
  • 获奖情况:
  • 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二等奖,2000年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银奖
  • 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 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日本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 被引量:1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