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中国湖泊旅游地发展特征、过程和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中国湖泊旅游地发展特征、过程和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171115
  • 申请代码:D01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陆林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发展湖泊旅游是人类利用湖泊的重要方式。为此,本项目拟在比较国内外代表性湖泊旅游地发展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进行变化条件(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下的湖泊旅游地的结构、过程、机制、空间竞合、管理模式和区域的研究,揭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位置和不同功能的湖泊旅游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演化特征、过程和规律,揭示流域尺度下,湖泊旅游地发展路径,建立中国湖泊旅游地研究体系,为湖泊旅游地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同时湖泊旅游地的结构性、过程性和机制性研究有利于拓展湖泊研究的视野,有利于旅游地理学等学科建设,有望为人文地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结论摘要:

项目按计划进行,取得了预期成果,四年来,课题组发表基金资助,标注资助号的论文16篇。其中《地理科学》3篇,《自然资源学报》2篇,《生态学报》、《地理科学进展》、《生态科学》、《湿地科学》和《旅游学刊》各1篇,大学学报3篇,其它3篇。获2014年度国家旅游局优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研究发现,湖泊旅游逐渐成为我国湖泊资源利用的重要内容。湖泊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湖泊旅游感知、湖泊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者空间行为与旅游市场、湖泊旅游地演化、湖泊旅游影响是国内外湖泊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加强新发展要素在湖泊旅游发展中的作用过程和机制研究、湖泊旅游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流域尺度条件下湖泊旅游地管理研究,同时注重借鉴、吸收国际湖泊旅游发展和研究的有益经验。研究了国家级湖泊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趋势和旅游效率,探讨了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效率总体特征、空间格局及类型,提出了发展措施和建议;以安徽太平湖为案例地,探讨湖泊旅游地发展的特点,分析安徽太平湖旅游地的演化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太平湖发展具有易受干扰性、流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阐释了以漓江为主导的桂林–漓江–阳朔旅游地系统演化过程,构建了桂林–漓江–阳朔旅游地空间演化基本模式,发现其经历了均质发展阶段、极化发展阶段、扩散发展阶段三个时期并有向板块发展阶段演化的趋势;以四川、云南省交界处的泸沽湖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网络游记和旅行社推介线路,获取旅游客流数据,借助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构建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旅游客流视角,探讨其旅游空间网络结构、节点功能角色及边界屏蔽效应,提出了泸沽湖旅游空间格局及优化路径,为跨界旅游区协同合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以环巢湖游憩带为例,引入“共生理论”重新解构城—湖联动模式, 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空间组织、生态修复、文化保护层面解析其共生模式;湿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和休闲资源,研究了旅游活动对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杭州西溪和泰州溱湖湿地公园为案例地,研究了湿地公园旅游者感知价值。另外,研究了1976-2007年纳木错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了江西省自然保护区发展布局空缺,借助 GIS 技术分析了江西省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空间规划布局建议。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2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2 会议论文 1
期刊论文 4 会议论文 1 著作 1
陆林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