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Al-Si-Cu-Mg铸态合金时效强化奇异"双峰"现象形成机理
  • 项目名称:Al-Si-Cu-Mg铸态合金时效强化奇异"双峰"现象形成机理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50971092
  • 申请代码:E0106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李润霞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一直以来,铝合金的时效过程被认为是欠时效→峰时效→过时效,而申请者在前期研究中发现,Al-Si-Cu-Mg铸态合金时效强化曲线存在双时效峰,产生这种奇异 "双峰"现象的本质目前尚未揭示。本研究结合固态相变理论、固体电子理论、晶体学等理论,针对该合金时效强化"双峰"现象形成机理展开研究,目的是揭示合金元素与铸态组织在合金时效强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重点研究时效过程中各强化相形貌、体积分数、尺寸及分布的变化规律;合金元素对时效强化相种类及其沉淀序列的影响规律;分析时效强化相在沉淀析出各阶段形核、长大的动力学机制。本研究的科学意义在于系统地研究Al-Si-Cu-Mg铸态合金的时效强化特性,获得时效强化相在沉淀析出各阶段形核、长大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揭示Al-Si-Cu-Mg铸态合金时效强化"双峰"现象形成的本质,从而丰富铸造铝合金时效强化理论,为开发高性能铝合金铸件奠定理论基础

结论摘要:

在铸态Al-Si1-Cu-Mg合金时效组织中,可以观察一种细小的点状析出相,不仅均匀地分布在合金的基体中,而且从时效初期开始形成到时候后期,一直存在于合金基体中,初步判定该相为Q’相。Q’相在时效初期(1h)就已形成,当时效6h后,Q’相数量进一步增加,密度增大,而且θ’’相也已形成,合金的硬度达到了第一个峰值。继续时效,θ’’逐渐溶解,密度减小,Q’相转变为Q相,尺寸略有长大,晶格畸变减小,表现为硬度曲线上的谷值。当时效12h时,θ’相逐渐形成,强化作用表现出来,达到第二个硬度峰值。时效14h时,θ’弥散相变得粗大,呈现出过时效现象,硬度值降低。  Cu和Mg元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布氏硬度明显增加。在Al-10Si-0.5Mg合金中添加了Cu元素之后,Mg2Si相消失,而出现了Al2Cu相和Al1.9Cu1.0Mg4.1Si3.3四元相。且随着Cu含量的增加,θ(Al2Cu)相和四元相逐渐增多。在Al-10Si-1.5Cu合金中添加了Mg元素之后,除了Al相、Si相、Al2Cu相外,同时还形成了Al1.9Cu1.0Mg4.1Si3.3四元相。  过共晶Al-Si-Cu-Mg合金的时效硬化曲线也出现了“双峰”现象,时效8h后,曲线上出现了第一个时效峰,时效14h后,时效曲线上出现了第二个时效峰,由此可见,Si元素含量对Al-Si-Cu-Mg合金的时效析出特性影响不大。过共晶Al-Si-Cu-Mg合金双级别时效后,硬化曲线同样出现“双峰”现象。  3DAP结果显示Al-Si1-Cu-Mg合金时效初期(2h)基体中形成了CuMgSi及MgSi团簇结构。电子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且预测了高强度铸造Al10Si1.5Cu0.5Mg合金中时效初期可能出现的团簇结构等相变行为。通过对该合金TEM组织及形貌的分析结合电子理论计算结果分析表明铸造Al-Si-Cu-Mg合金在时效初期就可能形成富含CuMgSi原子的团簇结构,以及大量的MgSi聚集区。并作为沉淀相的形核基础在时效过程中析出了β’’相及Q’相,强化了合金。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β’’相在与Q’相对MgSi原子的竞争中溶解,合金硬度下降。在溶质扩散的过程中与Cu原子结合形成了新的CuMgSi团簇并促进Q’相的形成,导致了第二个时效峰值的出现。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6
  • 4
  • 4
  • 2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3 会议论文 8
李润霞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