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同病异证肝癌小鼠肾上腺皮质酮合成异常机制的研究
  • 项目名称:同病异证肝癌小鼠肾上腺皮质酮合成异常机制的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102533
  • 申请代码:H27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潘志强
  • 依托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依据其同病异证采用辨证论治,在肝癌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H22肝癌小鼠也存在同病异证,或表现为肿瘤增长快、瘤体大、预后差,或相反。遵循中医理论,我们将前者辨证为邪毒壅盛证(邪毒证),后者辨证为邪毒微弱证。芯片检测及后续实验发现,邪毒证小鼠血清皮质酮升高,但其合成原料肾上腺胆固醇稳态出现失衡。据此我们提出邪毒证肝癌小鼠预后差可能与肾上腺胆固醇利用失常,并最终引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失代偿有关的假说。鉴此,本项目拟观察三个时间窗口不同程度邪毒证肝癌小鼠肾上腺胆固醇利用通路改变和皮质酮分泌的变化;进而在体外模拟不同应激条件,观察其对小鼠肾上腺皮质细胞的胆固醇利用通路与皮质酮分泌的时效、量效影响。以深入揭示与肝癌同病异证发生密切相关的皮质酮合成异常的分子机制,为证候物质研究及辨证论治靶向药物的筛选奠定基础,因而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结论摘要:

本研究以H22肝癌荷瘤小鼠为观察对象,动态检测了三个时间窗口内不同程度邪毒证肝癌小鼠肾上腺胆固醇利用通路分子改变和皮质酮等激素分泌的变化;并在体外模拟不同应激因素对Y1小鼠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的胆固醇利用通路与皮质酮分泌影响。采用了课题组前期创建的小鼠标准化诊法与辨证方法、组织切片与电镜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实验手段进行有关指标检测。结果发现(1)H22肝癌荷瘤小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自发形成不同的证候,即表现出“同病异证”现象;(2)荷瘤小鼠随病程发展,脾肿大加重、胸腺萎缩严重;(3)血液激素诸如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睾酮、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荷瘤小鼠疾病关系密切、与邪毒证候程度关系复杂;(4)邪毒证肝癌小鼠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与束状带呈现不同程度的增生现象,电镜下显示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与束状带区线粒体相对增多;(5)随肿瘤发展,荷瘤小鼠肾上腺皮质细胞对胆固醇摄取、利用逐渐活跃,但是与邪毒证程度有关,证候越严重其胆固醇转运到线粒体内合成类固醇激素越活跃,皮质酮合成酶及其调控因子的表达也更活跃;(6)Y1细胞对ACTH具有应答作用,但是与ACTH剂量及其作用时间有关,5nM~20nM ACTH作用Y1细胞60min后即可启动即刻早期基因表达与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基因表达,从而有助于皮质酮合成;(7)Y1细胞对皮质酮的超短反馈作用小,仅发现144nM~577nM CORT可促进维甲酸受体基因表达;(8)Y1细胞对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佛司可林(FSK)具有显著应答效应,1μM FSK可启动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过程,通过诱导激活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一系列的基因转录增加,包括ACTH受体(Mc2r)、Cyp11a1、Cyp11b1、StAR、SRB1、Fdx1、Fdxr等,显著促进皮质酮的合成与分泌;(9)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Y1细胞皮质酮合成的转录调节因子具有抑制作用。上述研究结果部分证实了H22肝癌荷瘤小鼠证候存在自然发生和演变的事实、并与肿瘤、垂体、肾上腺等分泌不同细胞因子和激素有关,本研究主要从肾上腺皮质轴层面观察到肿瘤状态下中医证候的部分物质变化涉及到肾上腺皮质功能。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潘志强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