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白细胞介导的急性肺损伤(ALI)仍是体外循环(CPB)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前期研究发现,CPB中活化血小板能与白细胞相互粘附形成复合体。复合体形成提示白细胞激活,因而可能是ALI早期的敏感指标。本项目拟联合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通过测定动、静脉内复合体水平、肺炎性反应和损伤程度,研究复合体能否反映ALI致病过程与损伤程度;利用Transwell培养技术,研究血小板对白细胞粘附的促进作用;利用三维立体培养和细胞示踪技术,通过单克隆抗体干预,研究在流体力学下复合体形成机制;并通过阻断复合体形成,研究复合体介导ALI涉及的分子、细胞学机制。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成为减轻ALI、改善转归的重要措施。本项目不仅为早期诊断ALI提供有力依据,而且为深入了解ALI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开发特效药物和治疗手段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CPB;acute lung injury(ALI);Leukocyte-platelet aggregates (LPAs);;
经过4年的努力,我们顺利完成本课题并证实(1)TNF-alpha为体外循环的主要炎症启动物质,但单独阻断TNF-alpha的一个通道不能有效抑制体外循环介导的炎症反应;(2)白细胞在介导体外循环相关器官损伤中起主要作用。在此过程中,血小板能与激活白细胞结合形成复合体,并密切调节着白细胞的激活。因此血小板-白细胞复合体的数量能较好的预测围术期患者器官损伤(不仅仅限于急性肺损伤)。(3)复合体的数量还能够较好的预测术后2年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4)在不同的时期,血小板对活化白细胞的调节作用不同,但以促进白细胞炎症为主要作用。我们唯一观察到血小板的抗炎作用是在体外循环刚结束时,此时形成的复合体有较好的抗炎作用。(5)血小板的不同作用与其和白细胞结合的部位有关在促进炎症反应时,血小板多结合于极化白细胞的尾端或侧尾端,而在抑制炎症反应时,血小板多结合于极化白细胞的头端。由此可见,血小板通过多种机制调节白细胞活化,并最终影响患者的预后。本项目的研究结果不仅为早期预测体外循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有力依据,而且为深入了解相关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病理过程和临床个体化治疗开拓新的思路,为开发特效药物和治疗手段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