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视锥细胞拓扑在调节控制及正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视锥细胞拓扑在调节控制及正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61108050
  • 申请代码:F050807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钱宜珊
  • 依托单位:复旦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人眼视网膜各型视锥细胞的比例及拓扑分布特征可影响视锥细胞接收单色光信号的相对比重,从而影响色觉和光觉信息的感知及传输。这一特性可能引起个体调节反应改变,并可能伴随正视化过程的改变及屈光状态的异常。为了探索视网膜拓扑对调节和屈光状态的影响,本课题拟采用视网膜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及电生理技术分析不同个体中视锥细胞的拓扑分布特征;采用不同对比度的颜色视标作为调节刺激,分析不同拓扑分布特征的个体之间调节反应的分布规律,并比较屈光状态的差异;通过电生理技术分析小鸡视锥细胞的比例,在视锥细胞分布比例不同的小鸡中分别诱导离焦性近视模型,观察诱导的近视模型与视锥细胞的比例是否存在联系。本研究旨在探索视锥细胞拓扑对个体调节控制及近视易感性的影响,从而根据个体的拓扑特征选择相应的视觉环境,包括照明波长,读物的背景及前景颜色搭配,为近视眼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不同个体视网膜上的长、中、短波长视锥细胞的比例和在视网膜上的分布(包括数量分布和空间排列分布)可能影响个体的光谱敏感性,从而可能对正视化过程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另一方面,在正视化及近视眼发生机制的研究中,调节的作用已得到广泛关注。色像差是介导调节的重要因素,而色像差的感知也是由视锥细胞介导的。故视锥细胞拓扑分布可能在调节反应中发挥一定作用。目前视锥细胞分布与个体调节反应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不同个体(包括色觉正常及色觉异常者)视网膜上视锥细胞的分布特征,采用Badal系统检测个体对单色视标的调节反应,从而探讨视锥细胞拓扑对调节反应及正视化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发现1)自适应光学成像提示视锥细胞在视网膜上的数量分布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红色觉异常者以M cone为主,绿色觉异常者以L cone为主。视锥细胞在空间上均呈现随机分布。2)各色觉组均能对单色刺激产生调节反应;色觉异常者的调节滞后量较色觉正常者大,证明色觉机制通过纵向色像差参与调节的控制。红/绿色觉异常者对单色视标的调节反应无显著差异,说明两者的L/Mcone数量比的差异还不至于引起调节反应的差异。3)各组被试者均表现为对红色视标的反应优于绿色视标或对红绿视标反应无差异。这可能与长波长光对调节和正视化的影响有关。4)视锥细胞分布特征与个体对单色视标的调节反应之间未发现存在明显关联,提示视锥细胞的拓扑分布特征与调节反应无关,色觉机制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参与了调节及正视化的调控。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7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27 会议论文 7
钱宜珊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