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急剧扩张与农地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系列国土空间管制策略,立足于农地价值进行各类主体功能区间的生态补偿。近年国内外学者对于农地保护价值已进行广泛研究,并在经济补偿测度方法、绩效评价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这些研究多忽略了农地的时空特性,导致估测出的福利价值难以进行跨时空范围的转移,所建立的经济补偿政策缺乏普遍适用性。本课题拟以湖北省为实证研究区域,研究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不同类型农地保护价值的时空变化规律;2)不同类型农地保护价值的多级行政辖区福利转移机制;3)探讨不同时空尺度下经济补偿机制的影响效应分析,寻求适合不同时空范围的最适经济补偿政策和公共政策供给。力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农地保护的时空差异问题,为公平合理的确定多级行政管辖范围内福利转移的经济补偿标准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依据,从而更好的评价和改进我国当前农地保护制度与政策。
agricultural land value;agricultural land externality;ecological compensation;spatial-temporal heterogeneity;spatial auto-correlation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系列空间管制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力求进行有效的农地保护。充分考虑农地外部性的农地价值估测是加快有效实施农地保护政策的前提条件。该研究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以湖北省为主要实证研究区域,在遥感影像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武汉、荆门、宜昌、咸宁等地的访谈式问卷调查进行了农地价值的时空估测和经济补偿机制的相关研究分析。2012-2014年,课题组已发表期刊论文11篇、会议论文4篇,已录用待刊论文3篇。课题组首先在系统梳理农地外部性和农地保护生态补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及实践探索经验的基础之上,界定了农地价值的内涵,构建了基于福祉视角的生态补偿框架。其次,为探索农地价值时空变化规律,课题组以武汉市耕地非农化过程为例,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1990-2011年武汉市耕地非农化特征和空间扩散路径,并从乡镇级层面和地块尺度层面研究了其驱动力因素。此外,课题组还以湖北省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测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第三,基于不同行政级别分析了农地空间配置效率。宏观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了省市两级行政级别的农地流转配置效率;微观上运用成本收益分析个体农户的农地配置微观效率。最后,基于陈述偏好方法,从宏观社会角度和微观农户角度测度分析了现行管制政策下农地外部性和农地流转的社会损失和农户福利效应。为寻求不同时空尺度的最适经济补偿政策和公共政策供给,课题组运用CE方法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农地的现有经济补偿机制进行了评价并基于农户视角探索了基于农户偏好的经济补偿机制设计,为完善我国农地保护的经济补偿制度与决策理论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