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活性、分子功能角度研究肿瘤是影像学发展的新方向。DOT能很好的评价乳腺癌生化代谢和血供特征。OPN是近年来新发现与乳腺癌密切相关的一种因子,它能促进肿瘤微血管形成。所以DOT与OPN均能较好的反映乳腺癌的高血供特点。本项目首次采用诱发大鼠乳腺癌模型连续观察OPN扩增在乳腺癌演变不同时期中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并在临床病例中验证,国内外未见报道。通过DOT检查不同阶段的乳腺癌,显示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血供特征,并探讨该过程中OPN与肿瘤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及DOT血供特征与OPNmRNA表达的相关性。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OPN浓度,探讨其评估乳腺癌转移、复发的价值。本研究意义在于连续观察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功能活性、血供特征、OPN表达及外周血OPN浓度的变化趋势,藉此评估良性乳腺病变恶性转归的风险性,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开辟无创、简便的新途径,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diffuse optical tomography;breast cancer;angiogenesis;tumor marker;
本研究采用光散射断层成像及超声等多种影像学方法,从肿瘤生化代谢和血管功能的角度,深入研究了乳腺肿瘤的特征。 课题组通过乳腺病灶的血红蛋白总浓度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照研究,显示乳腺良性、恶性肿瘤的血红蛋白总浓度有显著差异,常规超声与光散射断层成像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降低假阳性率;其次,乳腺病灶大小与血红蛋白总浓度有相关性,恶性病变的血红蛋白总浓度与病灶大小呈线性相关,而良性病灶血红蛋白总浓度测值受病灶大小影响较小。第三,光散射断层成像可更敏感地检测乳腺癌血管,对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阴性的乳腺癌病灶、特别在直径小于1cm的早期乳腺癌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课题组通过研究浸润性乳腺癌的血红蛋白总浓度值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总浓度和肿瘤的大小是术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可提高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同时,血红蛋白总浓度与肿瘤大小(P=0.000)、组织学分级(P<0.05)、淋巴结转移状态(P<0.01)、ER(P=0.032)、PR(P=0.000)显著相关,为术前无创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和生物活性,术前筛查高侵袭性的乳腺癌提供更多信息。 本项目成功建立了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诱发乳腺癌肿瘤超声影像学和病理学发生演进特点,研究了肿瘤发生、发展不同阶段多项肿瘤血管相关预后指标。研究采用超声造影显现肿瘤前期的细胞增生或细胞增生前期的在体血流改变,提示局灶增强现象可能是肿瘤生长启动期的信号,为肿瘤前期的影像学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该现象明显早于二维超声所能观察到的形态学异常,有利于肿瘤早期评估;总结提出了DMBA诱导大鼠发生、发展不同阶段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发展变化规律,首次提出活性减低肿瘤组织是超声造影的非增强区域的重要病理基础,并可能是肿瘤复发的潜在原因。 本项目研究人员的分工遵循项目申请书的规定,在研究过程中通力协作,课题各项研究均按课题任务书中的计划开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