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为揭示海水鱼类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粘膜免疫反应机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发明了一种刺激隐核虫的低温保存技术,可以让刺激隐核虫的包囊前体在12℃下保存3个月后仍能孵化出幼虫,且毒力不会减弱。2.发现被免疫后的卵形鲳鲹和斜带石斑鱼的血清和皮肤都能产生阻动隐核虫幼虫的特异性抗体,并能获得免疫保护,但是相同的免疫方法所引发的血清和皮肤抗体的变化规律存在很大的差别,这说明鱼类的系统免疫应答和皮肤粘膜免疫应答可能是相互独立的。3. 对石斑鱼抗刺激隐核虫感染免疫相关基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克隆了石斑鱼9种抗刺激隐核虫感染免疫相关基因;制备了抗TLRs、NCCRP-1、M-CSFR重组蛋白抗体,后两者能特异性标记出该类群细胞;研究了MyD88蛋白的细胞定位及TLRs信号通路分子对NF-κB和IFN-β活性的影响;检测了刺激隐核虫感染后石斑鱼各器官中TLRs信号通路分子、细胞Marker及其它一些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4.从黄斑蓝子鱼血清中分离纯化出一种61.7kDa的抗刺激隐核虫活性蛋白,经质谱鉴定为一种L-氨基酸氧化酶,随后克隆了该蛋白的基因序列,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英文主题词Epinephelus coioides; Cryptocaryon irritans; mucosal immune system; immune-related ge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