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系统性真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机制并不清楚。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期工作,我们假设膜攻击复合物MAC为主补体分子过度活化和宿主细胞膜补体调节蛋白CD59分子表达减少是主要的损伤机制。据此,首先在临床试验中检测肝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和无感染患者血清中补体活化三条途径的补体分子变化规律。并进而在CD59基因敲除小鼠中研究C3/C5b/膜攻击复合物MAC对自身组织器官损害。最后用一种特异性可溶性补体抑制分子CD59进行干预,研究在肝移植真菌感染的大鼠模型中MAC补体分子被抑制后,宿主真菌感染后炎症因子表达和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程度。课题的实施将对预防或减轻移植感染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保证移植受体的成活提供新的思路,并以此为靶点探索一种可溶性补体抑制分子CD59的治疗前景,为临床治疗移植感染寻找新的方法奠定基础。
eQTL;C7;IL-18;Liver Transplantation;Infection
收集临床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和无感染患者病例外周血,检测C1q/MBL/C3/C3b/C5/C5b-9n MAC和CD59表达变化,发现C7/MBL/MAC有明显变化,而其余统计学无意义。然后我们对敲除CD59小鼠进行移植后感染的动物研究发现CD59与肝移植后真菌感染的关系并不密切。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运用微阵列数量性状定位分析技术(eQTL)在98例肝移植患者中对全基因组遗传基因多态性与移植后系统性感染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供体补体C7基因rs16870514,rs2443040,rs6876739,rs2597739位点与受体基因rs1551090位点与肝移植术后感染密切相关,供体IL-18基因rs1946518位点与受体感染密切相关; 因此进一步着重研究了补体C7及IL-18与移植感染的相关性和参与移植感染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供肝携带补体C7 rs6876739 CC基因型容易导致术后受体感染的发生,是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临床感染高危因素可提前预测感染的发生。供肝补体C7 rs6876739 CC基因型的供肝,其肝脏C7蛋白表达降低,术后受体血清补体C7和MAC的水平降低,以至于不能有效的激活NLRP3/caspase1/IL-1β通路发挥作用。供体IL-18 rs1946518启动子的突变是导致移植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供体AA基因型与CC基因型IL-18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而IL-18可诱导T细胞增殖、增强NK细胞活性和刺激Th1型细胞分泌M-CSF和IFN-γ,参与宿主对真菌和细菌的免疫防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