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沿边口岸城市与腹地区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 以丹东市为例
  • 项目名称:沿边口岸城市与腹地区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 以丹东市为例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171117
  • 申请代码:D01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王亚丰
  • 依托单位:辽东学院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针对我国东北东部沿边这一特殊区域,充分发挥口岸作为经济实体和服务系统的作用,以最大的沿边口岸城市- - 丹东市为例,采用城市地理、经济地理的理论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分析该区域内16个主要口岸城市(镇)特性和区域差异基础上,从制度因素、文化因素和地区发展机制三方面,解析沿边口岸城市与腹地区域相互作用机理,重点研究沿边口岸城市功能及腹地划分、沿边口岸城市与腹地区域相互作用机制和沿边口岸城市与腹地区域一体发展模式,揭示沿边口岸城市与腹地区域空间格局演变特性。通过本课题研究,不仅在学科建设上将丰富地理学"中心地-腹地"系统理论的应用,而且,在区域发展实践中,也符合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特别是符合东北东部沿边口岸地区现实发展需求,即,构建"东北东部经济带"的需要,推进通(通化)-丹(丹东)-白(白山)鸭绿江经济合作先行区一体化发展进程。

结论摘要:

沿边口岸是重要的社会资源,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沿边口岸的建设与口岸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边境地区、区域乃至国家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也涉及到国家边境地区的稳定。 项目组在进行大量实地调研与资料整理的基础上,通过数理统计、归纳、GIS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沿边口岸城市与腹地区域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对中国东北边境地区口岸与口岸城市关系的研究表明口岸与城市发展存在不均衡性;所研究的15个主要沿边口岸城市呈现三种发展态势,其中满洲里、二连浩特、绥芬河3个口岸经济发展显著超越城市经济发展、口岸城市丹东正处于口岸与城市同步发展阶段、其他11个口岸城市经济发展和口岸经济发展都相对较弱,没有形成一方的带动。对中国沿边口岸与城市腹地互动机理研究发现口岸经济是岸城一体化的根本动力,口岸经济地域单元是岸城互动的地域增长空间。目前,口岸经济因子对沿边口岸县级城市的综合发展影响明显,对沿边口岸地级城市发展影响较弱,在口岸经济地域单元内加速推进型产业的极化增长是实现沿边口岸与市域腹地互动的本质。对东北东部沿边地区交通建设区域影响分析表明交通建设能够使边境效应发生改变,由“屏蔽”转为“中介”再到发挥区位优势,另外将交通建设与区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区域空间结构逐步合理化。对中国东北沿边口岸城市物流业与腹地发展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沿边口岸城市物流业与其腹地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沿边口岸城市物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模式,即基于货物枢纽的多功能服务型物流发展模式和口岸城市与腹地区域互动发展模式。研究过程中还分析了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对区域旅游业发展提出具体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五区-四轴”的旅游空间布局及区域战略合作关系的建议。 在理论上,课题的研究丰富了地理学“中心地-腹地”系统理论。在实践上,符合“一路一带”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有利于发挥边境地区地缘优势,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4
  • 0
  • 0
  • 0
  • 2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6 会议论文 1
期刊论文 5 会议论文 6
王亚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