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膜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可适用于风沙、盐雾等恶劣的环境中,但其抗激光损伤能力却非常有限,这一特性严重制约着DLC薄膜在红外大功率激光系统、激光对抗及防护系统中的应用,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关键在于对DLC薄膜激光损伤机制的认识。本申请拟研究无氢DLC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特性,揭示薄膜形成条件与其损伤特性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研究薄膜激光损伤阈值变化规律和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揭示微观结构与其损伤特性之间规律;建立工艺-结构-性能的相互依存链条,通过综合分析,建立适当的数学物理模型,基于数值反演与实验验证,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修正,进而揭示无氢DLC膜的激光损伤机制。因此,本次申请对DLC膜的激光损伤机制进行研究,具有明确的科学意义。项目的实施及取得的成果,必将为制备高激光损伤阈值的无氢DLC减反射保护薄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diamond-like carbon;thin film;laser damage;infrared window;mechanism
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作为优良的红外减反射保护膜材料,是恶劣环境中使用的不可替代的材料之一,但其较低的激光损伤阈值,使其在红外窗口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与此同时,高能激光器系统中的光学元件长期工作在高强度、大剂量的激光辐射下,导弹、卫星等飞行器的红外窗口,也往往成为激光武器攻击的主要目标。DLC膜较低的抗激光能力严重制约着其在红外大功率激光系统、激光对抗及防护系统中的应用,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关键在于对DLC薄膜的激光损伤机制具有清楚明确的认识。 本项目通过对无氢DLC薄膜折射率、消光系数、微观结构的研究,通过对薄膜内电场分布特性的模拟以及激光处理特性、外电场作用的研究,明确工艺参数-微观结构与激光损伤特性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DLC膜热场和电场共同作用的激光损伤机制,为制备抗激光损伤DLC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项目具体进行了以下工作 采用Raman光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DLC薄膜的sp3含量、碳链的键合特性、连接方式、碳碳团簇尺寸等结构特性;研究了薄膜激光损伤阈值变化规律和微观结构间的关系,揭示了微观结构与损伤特性的规律;研究了无氢DLC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特性,揭示了薄膜形成条件与损伤特性间的相互关联性。研究了非平衡磁控溅射及脉冲电弧离子镀技术制备DLC薄膜的工艺及方法,并对其抗激光损伤特性进行了分析测试,得出了该制备技术下DLC薄膜抗激光损伤阈值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和最显著影响因素;对多种技术制备DLC薄膜的激光损伤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实验对比中总结出薄膜的激光损伤机理;对DLC薄膜内部电场强度分布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与分析,从理论上揭示了DLC薄膜的损伤机制;通过激光预处理、外加电场对薄膜激光损伤特性影响的研究,建立起工艺—结构—性能的相互依存链条,通过综合分析,数值计算与验证,明确了DLC膜的激光损伤机制为热场主导下的,具有强电场作用的综合结果。 本项目完成了申请书及计划书的研究任务,明确了DLC薄膜的激光损伤机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项目进行期间,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4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参加学术会议6次;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