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使截瘫平面以下的内脏器官失去神经支配和调节,出现功能障碍,肠道功能障碍是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便秘或便失禁,同时因肠道菌群移位、内毒素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命。我们前期用电刺激骶神经前根的方法调控兔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失神经肠道的蠕动,保护了肠黏膜功能屏障,从而减轻了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的内毒素血症和肠道菌群移位的发生。根据Deitch"三次打击模型",脊髓损伤后,内毒素血症和肠道菌群移位作用局部引起的系列炎症反应成为二次打击,再次作用到肠黏膜,致使肠黏膜损伤加重。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预防二次打击很重要。本课题旨在揭示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便秘导致肠道菌群移位的确切机制,阐明电刺激骶神经根改善肠黏膜功能屏障的作用原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此法模拟正常肠道神经支配的生理机制,采用电生理的方法进行调控,副作用小,效果持久,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spinal cord injury;sacral nerve stimulation;endotoxemia;bacterial translocation;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function
肠道功能障碍已经逐渐被认识到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脊髓损伤后结、直肠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便秘、大便失禁、自主反射失调。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将出现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增加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轻泻剂,栓剂,灌肠剂),以及行为和生物反馈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结肠造口术,回肠造口术,马龙顺行性灌肠和骶神经刺激器移植术。其中,骶神经刺激成为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骶神经电刺激能够促进结肠蠕动和增加直肠内压,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对肠道的机械屏障起到保护作用,减少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但骶神经电刺激对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具体保护机制仍未被阐明,本实验旨在初步探讨骶神经电刺激对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机制。目的实验第一阶段研究不同骶神经刺激电压对脊髓损伤大鼠肠道的影响,寻求最佳的刺激参数;实验第二阶段分析脊髓损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途径;实验第三阶段使用该最佳刺激电压研究骶3神经根电刺激对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肠道机械屏障的影响。揭示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内毒素和肠道菌群突破肠机械屏障的方式,初步探讨骶神经电刺激对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机制,以及对内毒素血症和细菌移位的防护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的新思路。方法实验第一阶段Wistar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N)、对照组(10只,SCI)和实验组(40只,ES)分为4小组(10只/组),以刺激强度1、2、4、8V分为A、B、C、D组)。其它参数(波频15Hz,波宽固定为210μs,刺激时间10s,间歇时间20s,每次刺激10min,休息10min,共持续2 h,每天上午800-1000,下午600-800)刺激骶3神经根,观察肠道变化情况,记录结肠及直肠生物电活动,得出最佳刺激参数。实验第二阶段24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N,8只),实验组(SCI,16只),分24h(SCI1,8只)和48h(SCI2,8只)。大鼠均经过细菌标记及肠道定植。然后进行细菌移位情况检测,肝门静脉血清内毒素测定,小肠HE、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脊髓损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途径。实验第三阶段56只Wistar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