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分布式创新网络中的知识粘滞研究
  • 项目名称:分布式创新网络中的知识粘滞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71072076
  • 申请代码:G0210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刘国新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全球化意味着分布式创新,许多跨国公司和大企业在将其生产经营活动全球化的同时,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将其研发活动本土化或跨地域分布,实施分布式创新。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高速发展,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具战略重要性的资源。分布式创新成功的关键是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有效应用,从合作伙伴和客户那里获得创造力和知识,通过知识共享不断创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但在分布式创新网络中由于知识粘滞的存在导致知识和信息难以有效流动和转移,影响其创新绩效和竞争力的提升,给分布式创新造成现实困难和阻碍。现有研究对分布式创新网络中的知识粘滞关注较少。因此,探讨分布式创新网络中知识粘滞的形成机理、知识粘滞强度的测量评价方法,揭示知识粘滞对分布式创新网络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并对知识粘滞的削弱、转移机制进行研究,以加速粘滞知识的整合和转移,提升分布式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结论摘要:

项目对分布式创新网络中的知识粘滞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布式创新的定义、分布式创新网络概念的界定和特征的总结、分布式创新网络系统及网络构建影响因素;(2)知识粘滞的涵义与类型、特征(负面特征与正面特征)与影响因素(知识特征、空间距离、知识吸收能力、创新网络的稳定程度、情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3)分布式创新网络中的知识转移机制,主要包括网络中的知识分布、知识转移过程、知识转移机制;(4)形成了分布式创新的“S-A-C”(即“Situation-Action-Cognition”首字母缩写)的理论视角,在此视角下展开对分布式创新及其知识粘滞的分析探讨,构建了分布式创新网络中知识共享的概念模型,剖析了知识粘滞形成的层次及因素,进而针对各个粘滞层次及因素提出削弱对策模型;(5)分布式创新网络中知识粘滞度的概念、知识粘滞问题的层次与度量、知识粘滞度的情境分类,分布式创新网络中节点知识粘滞度理论模型及指标体系;(6)分布式创新网络中知识粘滞削弱系统的构建,主要包括系统的总体框架、情境削弱子系统、活动削弱子系统和认知削弱子系统;(7)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特点、阶段、困难,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粘滞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及其检验、知识粘滞的管控;(8)IBM、宝洁、西门子、英特尔、华为、美的等国内外传统与高科技企业获取创意与创新资源的做法与经验。项目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借鉴国内外分布式创新和知识粘滞的初步研究成果,结合跨国公司的创新管理实践,准确界定了分布式创新网络和知识粘滞的概念;(2)深刻揭示了分布式创新网络中的知识转移机制和知识粘滞形成的机理,扩展和丰富了分布式创新和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3)通过实际调研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率先对分布式创新网络中知识的粘滞度进行定量测量,并提出粘滞度指数;(4)通过实证分析,对知识粘滞的削弱与转移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对策,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粘滞问题。整体来看,在理论上,项目深化和丰富了技术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上,为我国企业的分布式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提供了运行、评价、管理与决策方面的指导。项目发表论文27篇,三大检索收录5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认定的重要期刊4篇,并且与德国不莱梅大学、武钢等科研单位和大型企业就该项目展开了长期紧密的合作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4
  • 6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23 会议论文 11
刘国新的项目
期刊论文 23 会议论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