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产业集群知识流动的微观机制研究邻近效应、网络结构与吸收能力
  • 项目名称:产业集群知识流动的微观机制研究邻近效应、网络结构与吸收能力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71103160
  • 申请代码:G0313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王庆喜
  • 依托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产业集群创新研究是近年来的热门主题,揭示集群内部的知识流动机制是创建知识型集群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本项目融合区域创新系统、社会资本、知识溢出、集群创新能力、企业吸收能力等多种视角,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结构方程建模、计算机仿真等手段,研究产业集群知识流动的主体、过程、渠道、关系、效应,以及在此机制中邻近性、网络结构和吸收能力三个关键因素的独立或联合影响。内容主要包括(1)从过程分析的角度,研究集群知识流动的主体构成与相互关系,信息来源与扩散途径,知识转移重要环节。(2)三大关键因素与知识流动的关系及对创新绩效的单独或联合影响。不仅考察各因素的主效应,同时还考察个别因素的调节效应,以及多个因素的联合效应与交互效应。(3)促进知识流动的政策措施分析。研究成果有助于打开集群知识溢出与转移的"黑箱",为地方政府制定集群创新政策提供经验支持与理论借鉴。

结论摘要:

从区域和集群企业层面考察主体间的知识流动机制对于提升区域和企业创新绩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项目研究主要围绕邻近维度、吸收能力、创新网络与知识溢出的关联机制及其效应展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共发表了8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一部研究生课程教材,培养了3个硕士,做出了一定的学术贡献。项目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① 对区域经济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编著了一部研究生课程教材;② 分析了区域和产业层面的邻近维度、吸收能力及其对知识流动、创新绩效的影响;③ 调查了浙江主要产业集群内的484家创新型企业,通过问卷数据掌握了它们的研发和创新基本情况,对企业的邻近关系、创新网络、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进行了多维度、多题项的测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初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机制。项目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从多维邻近的角度来考察区域知识溢出的机制和效应,同时还考虑区域吸收能力在其中的影响,并对区域知识流动的主要渠道——省际贸易从多维邻近的视角进行细致考察,这在前人研究中尚不多见。(2)对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网络结构进行了多维度测度,并用量表测度了它们的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将它们与企业研发伙伴间的邻近距离联系起来,建立整体意义上的结构方程模型,能够全面深入地考察这些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从而有助于探明产业集群内企业知识流动的机制及其效应。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0
  • 2
  • 0
  • 0
  • 1
相关项目
王庆喜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