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西南山区旅游可进入性度量模型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 项目名称:西南山区旅游可进入性度量模型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071091
  • 申请代码:D01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李立华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可进入性-旅游"是国际社会优先选择的山区可持续发展范式,可进入性是影响旅游发展的三大因素之一,旅游可进入性度量既是旅游学术问题,也是山区发展问题。本项目拟以西南山区为例,通过西南山区典型不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旅游空间格局影响研究,特别是通过旅游公交、自驾车、平均状态下旅游距离衰减函数经验数据的收集和采集,建立相对封闭环境下山区旅游可进入性度量经验模型。运用该模型估测的旅游可进入性与基于旅游机会谱理论的旅游空间进行相关性判别分析检验,用吉布拉(Gibrat)法则和齐普夫(Zipf)定律进行旅游城镇振荡识别检验。旨在深化认识山区旅游可进入性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结论摘要:

旅游可进入性是受旅游吸引物、土地利用、交通、时间和个人等多因素影响的复杂概念,可进入性度量历来是相关学界的难点热点问题。本研究基于西南山区相对的封闭性,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大数量的抽样调查,首次建立了基于成都市居民出游的可进入性度量的实证经验模型为Y=3335.7X^(-0.9)(R^2=0.3798),模型显示,成都市居民出游与空间距离关系远没有想象的与距离平方成反比那样大,为了检验该模型的可信性,本研究以四川省各县市区旅游收入与成都市距离为样本,发现它们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数量关系,Y=598.26x^(-0.792)(R^2=0.2515),与空间距离关系也没有引力模型的与距离平方成反比那样大,抽样调查获取数据及其结果与宏观统计数据及其结果相互印证支持,说明结果是可信的,也就是说,用引力模型度量可进入性是可行的,距离对山区旅游的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尽管本研究揭示四川省等西南山区旅游发展与区域可进入性呈显著的线性关系(Y=1.5648X+3.8481,R^2=0.9597),反映可进入性是山区旅游发展重要限制因素,但山区独特吸引力和旅游者克服距离障碍的能力可能是导致距离障碍减小的重要原因。本研究还揭示,交通等可进入性条件的改善总体趋向于减小区域发展差距,提高土地空间效率,但对于不同山区或者不同发展阶段山区而言,旅游可进入性的改善对于旅游空间效率(矫正区域发展差距)提高不是正相关的。四川省与云南省过去几十年旅游发展实际再次证明,旅游的空间效率在可进入性较差的边远地区远高于可进入性较好地区,可进入性的改善只有对发展差异不是很大地区才有效提高空间效率,对于发展差异较大地区,可进入性的改善导致单极化发展,即相对发达地区比滞后地区发展更快。这一结果与交通运输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因而也是可信的。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0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37 会议论文 10
期刊论文 8 会议论文 4 获奖 1 著作 2
李立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