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空间视角CVM的生态环境资源价值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
  • 项目名称:基于空间视角CVM的生态环境资源价值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71171044
  • 申请代码:G01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敖长林
  • 依托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从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目的出发,对生态系统的效益价值的研究和评价日益成为关注的的焦点。提出等高线WTP概念,系统研究基于空间视角的生态环境资源CVM评价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针对CVM偏差,应用博弈论行为模型,研究偏差产生的机理,提出减少偏差的具体解决方案;应用经济数理模型研究伦理满足对WTP的影响机理及CVM的有效性、可靠性;应用概率模型及经济学理论建立考虑偏好异质性的WTP估计方法;提出比例风险模型的CVM数据分析的半参数方法;综合运用系统分析、计算机仿真模拟、费用效益分析及实证研究等方法建立空间视角CVM在生态环境政策中的利益分配与费用负担模型。选择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为应用对象,开展所建模型与方法的实证研究。从理论上初步构建基于空间视角的CVM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从实践上为利用经济杠杆来调节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提供可操作的定量手段支撑。

结论摘要:

本项目综合应用空间统计学、空间计量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伦理学、认知心理学及计算机模拟与仿真等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基于空间视角的CVM评价理论与方法。创新性研究工作主要有(1)基于改进Voronoi方法的WTP可视化研究。通过改进的Voronoi模型给出了WTP一次趋势面的构建方法,实现WTP的可视化。(2)空间视角下的等高线WTP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提出等高线WTP概念和方法,构建基于等高线WTP的CVM评价方法。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建立等高线WTP模型的必要性。研究结论扩展了现有的生态环境价值评价理论,提高了CVM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及有效性。(3)空间尺度下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度量方法研究。通过构建WTP的空间滞后模型,结合Moran’s I指数和空间分割效应探讨WTP的空间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空间尺度下的WTP存在距离衰减效应,揭示了距离衰减性产生的机理;研究结论为相关环境经济政策的费用负担及利益分配提供参考依据。(4)提出建基于半参数比例风险模型的CVM数据分析模型,为CVM数据分析提供新的路径;(5)基于博弈论的CVM假想偏差研究。引入并改进博弈论中的“廉价磋商”提示文本,通过分类设计问卷,识别假想偏差及幅度,验证“廉价磋商”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替代物品提示被证明不适用于环境物品的价值评估过程,这一结论与Hanemann观点相同,即在CVM评估环境物品过程中不宜使用替代物品提示。(6)应用蒙特卡洛模拟和支付意愿函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初始投标值数量及样本容量对双边界二分式CVM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二分式CVM问卷设计中投标值数量及样本容量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7)通过引入GAC环境量表,设置环境伦理偏好问题,建立基于伦理满足的CVM评价模型。研究结果发现,环境态度变量对WTP有着显著的影响。基于居民生态认知的非使用价值支付意愿空间分异研究。将菲什拜因理论与CVM相结合,构建基于居民生态认知的支付意愿空间分异模型。项目按计划执行并顺利完成了预定的研究目标,项目组成员共进行2次大范围的实地调研和1次网上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583份。发表论文18篇,其中管理学部A类期刊2篇,EI论文7篇,《生态学报》、《资源科学》等重要核心期刊11篇。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1
  • 0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8 会议论文 4 获奖 1 著作 2
敖长林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