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城市化过程中湿地植物资源传统利用知识的动态特征及保护途径——以扬州市为例
  • 项目名称:城市化过程中湿地植物资源传统利用知识的动态特征及保护途径——以扬州市为例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170299
  • 申请代码:C0206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淮虎银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扬州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随着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急剧加快,城市化对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日趋严重。湿地生态系统是受城市化影响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本项目采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以城-乡连续带为基础,在时空尺度上探明扬州城市化过程中湿地植物资源传统利用知识的动态特征,探讨影响传统知识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并探明湿地植物资源传统利用知识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潜在价值,在此基础上探索城市化过程中湿地植物资源传统利用知识的保护措施与途径,为发挥传统知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结论摘要:

该项目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扬州地区湿地植物群落特征及传统知识的动态变化,探索了湿地植物在环境保护和淀粉资源等领域的潜在利用价值。通过民族植物学和生态学野外调查,并结合生理生化研究,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随着与城区距离的变化,扬州城—乡连续带上湿地植物的群落结构、植物组成、植物生活型、植物重要值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说明城市化对湿地植物群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2)湿地植物传统知识呈现出逐渐消失的趋势,传统知识掌握量与受访人群的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年轻人对传统知识的了解较少,对传统知识抢救式的收集整理显得尤为必要。(3)苯胺处理显著影响了紫萍和浮萍的营养生长及保护酶体系,说明两种湿地植物对苯胺污染具有敏感性,湿地植物经筛选后可以用于水体环境的监测。(4)湿地植物是淀粉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不同植物,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和不同地区同种植物中淀粉粒形态结构和理化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利用过程中要根据用途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本项目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2篇。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2
  • 4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5 会议论文 9
期刊论文 4 会议论文 1
淮虎银的项目